菩萨蛮(其三)送祐之弟归浮梁

无情最是江头柳。长条折尽还依旧。木叶下平湖。

雁来书有无。雁无书尚可。妙语凭谁和。

风雨断肠时。小山生桂枝。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其三》中的一句,描绘了江边柳树的无情与诗人对弟弟离去的思念之情。"无情最是江头柳",以江边的柳树起笔,看似无情,实则寓言了离别之苦,因为柳树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挽留。"长条折尽还依旧",表达了即使折断柳枝,春天来临它依然茂盛,寓意着离别后的孤独与时间的无情。

接下来的"木叶下平湖,雁来书有无",通过落叶和鸿雁传递书信的情景,进一步寄托了诗人对弟弟的牵挂和期待消息的迫切心情。"雁无书尚可",暗示了没有收到弟弟的消息,但诗人仍抱有一丝希望。

"妙语凭谁和",则是词人感叹无人能理解或回应他此刻的心境,表达了深深的孤寂。最后两句"风雨断肠时,小山生桂枝",在风雨交加的时刻,诗人想象着故乡的小山生出桂枝,寓意着对弟弟的祝愿和对团聚的期盼,同时也借桂枝的坚韧象征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词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亲人的深深挂念。

收录诗词(762)

辛弃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140-1207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其二)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菩萨蛮(其四)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谒金门.和陈提干

山共水。美满一千馀里。不避晓行并早起。

此情都为你。不怕与人尤殢。只怕被人调戏。

因甚无个阿鹊地。没工夫说里。

形式: 词牌: 谒金门

谒金门

归去未。风雨送春行李。一枕离愁头澈尾。

如何消遣是。遥想归舟天际。绿鬓珑璁慵理。

好梦未成莺唤起。粉香犹有殢。

形式: 词牌: 谒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