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路绕高林尽,舟篷出近湾。
鸟啼青竹影,人对绿波间。
野色平当坐,春愁巧作颜。
已知湖榭近,飞絮落班班。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明时节在北园泛舟的情景。首句"路绕高林尽"写出了小路蜿蜒深入高树林中,暗示了环境的静谧与深远。接着的"舟篷出近湾"则展示了船儿渐渐驶出隐蔽的港湾,水面景色渐入眼帘。
"鸟啼青竹影"通过鸟鸣声和青竹的倒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机盎然的画面,富有自然之美。"人对绿波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碧波荡漾的水光相映,流露出内心的闲适与悠然。
"野色平当坐"描绘了开阔的野外景色如画卷般展开,诗人坐在舟中,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春愁巧作颜"巧妙地将抽象的春愁比喻为能变化表情的事物,表达出诗人对春日情感的微妙体验。
最后两句"已知湖榭近,飞絮落班班"以飘落的柳絮点明临近湖边的亭台楼阁,同时也暗含时光流转,春意阑珊之意。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清明时节泛舟湖上的恬淡心境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不详
绿筱清涟得钓矶,制名翻与实相违。
沉钩不忍潜鱼乱,回棹常侵宿鸟飞。
林霭散馀知月上,水风清极怯秋归。
兴来诗就觞来尽,不信人间有是非。
南陌西陂趁物华,归来扶杖重咨嗟。
绿罗浅淡新开叶,红玉玲珑半谢花。
泉溜拍池初跳鲤,柳枝含雨不胜鸦。
啼禽亦有伤春恨,百种鸣声到落霞。
魂魄应游沛,空嗟庙貌残。
苍碑火剥裂,画壁雨阑干。
帐幕虚风肃,松槐白日寒。
升堂欲进拜,犹怯戴儒冠。
二年憔悴走京尘,匹马归来访四邻。
足滑旧谙城下径,眼明重见里中人。
青蔬不没荒畦雪,翠柏常留野殿春。
风物自如人事改,夕阳哀泪落衣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