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春暮寄山中人(其二)

蚕熟柔桑更绿,莺啼小麦初黄。

吃饼且随燕蓟,缲丝空忆荆杨。

形式: 六言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燕京城郊的景象与诗人对山中生活的怀念。首句“蚕熟柔桑更绿”,细腻地展现了春末夏初桑叶成熟,绿意盎然的景象,蚕儿饱食后,桑叶更加翠绿,生机勃勃。次句“莺啼小麦初黄”,则以莺鸟的啼鸣和小麦由青转黄的景象,渲染出春天的生机与变化。

接着,“吃饼且随燕蓟”,诗人似乎在描述自己在燕京的生活,或许是在借吃饼这一日常小事,表达对燕京生活的适应与随遇而安的心态。“且”字透露出一种暂时性或过渡性的意味,暗示诗人可能并不完全满足于当前的生活状态。最后,“缲丝空忆荆杨”,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尤其是对荆扬之地(泛指江南地区)缲丝织布的回忆。这不仅是一种对家乡的思念,也可能蕴含着对过去生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当前环境或状态的某种不满或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的转折,展现了诗人对当下与过往生活的对比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和家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4)

正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晓起

几点星犹在树,成群鸦已出村。

最是依微梵火,居然掩映松门。

形式: 六言诗 押[元]韵

六咏诗(其一)心

金翅鸟命终,骨肉尽消散。

唯有心不化,圆明光灿烂。

龙王取为珠,照破诸黑暗。

转轮得如意,能救一切难。

如何在人中,日用而不见?

形式: 古风

六咏诗(其二)无常

法性本无常,亦不堕诸数。

譬彼空中云,当体即常住。

圣凡皆过客,去来无二路。

是生不是生,非新亦非故。

智眼明见人,此外何所慕。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六咏诗(其三)苦

梦入大火聚,怕怖多慞惶。

正当苦恼时,滴水便清凉。

水尽火复然,念慕何慨慷。

及至醒眼观,向者谁悲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