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侍读苏尚书

六月西湖早得秋,二年归思与迟留。

一时宾客馀枚叟,在处儿童说细侯。

经国向来须老手,有怀何必到壶头。

遥知丹地开黄卷,解记清波没白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寄侍读苏尚书》,描绘了西湖六月早秋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友人苏尚书的思念之情。首句"六月西湖早得秋",写出了西湖的气候异常,提前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友人的期盼。

"二年归思与迟留",表达了诗人已经离开西湖两年,心中充满了归乡的思念,但又因为各种原因未能立即回去,流露出一种矛盾的情绪。"一时宾客馀枚叟,在处儿童说细侯",通过他人对苏尚书的怀念,侧面烘托出苏尚书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

"经国向来须老手,有怀何必到壶头",诗人认为治理国家需要经验丰富的人才,而苏尚书正是这样的人物,即使身在远方,他的智慧和情怀也足以影响他人。"遥知丹地开黄卷,解记清波没白鸥",想象苏尚书在京城读书的场景,清波荡漾中,白鸥飞翔,展现了他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学问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苏尚书的深深敬仰和思念,同时也寓含了对治国理政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寄参寥

平生西方愿,摆落区中缘。

惟于世外人,相从可忘年。

道人赞公徒,相识几生前。

早作步兵语,晚参云门禅。

舍策孤山下,一室颇萧然。

林昏出幽磬,竹杪横疏烟。

昨日寄书至,坐想参寥泉。

此泉如此公,遇物作清妍。

一别今几时,绿首成白颠。

子亦怜我老,我岂要子怜。

会逢万里风,一系五湖船。

酌我岩下水,咽子山中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寄晁以道

两官俱为邻,常若千里远。

经年不通书,子孰知我懒。

相期宇宙外,肯复校繁简。

我愚亦知此,子意岂不满。

子教东方生,自视何益损。

人言不当价,一钱万金产。

须子五千卷,丹笔校黄本。

子家太史氏,名成南北阮。

道山鸿雁行,岂惟私门衎。

功名须老大,四十未为晚。

快意会有违,急行宁小缓。

忽有河山阻,遂恐消息断。

我独不念此,人穷令智短。

子勿效我慵,书来慰愁眼。

形式: 古风

寄晁载之兄弟

人言婚宦情欲本,我始求脱君已半。

孰知一世如一梦,在梦而觉宁待旦。

寒檐冻雨作秋声,冷屋风灯挑不明。

樽前已作十年语,后会未期吾屡惊。

一闻七字心已识,钩章棘句天与力。

念子方壮我已衰,不见参天二千尺。

季也亦有诗百篇,叔子拟度骅骝前。

端能过我三冬学,可复参侬一味禅。

形式: 古风

寄黄充

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

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

黄生后来秀,纯茂静者徒。

不见动经月,来亦不须臾。

人事已好乖,可复自作疏。

子虽向人懒,胜处不可孤。

迨此田事休,仍当寒雨馀。

深知阻泥泞,步屐意何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