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使赞

风度凝远,和气如春。绿发授道,精敏绝伦。

名冠缙绅,挺然忠义。知国知兵,如唐陆贽。

顷者天府,奉使江南。昼锦之荣,父老聚观。

顿节西州,盗发江浙。提师百万,荡其窟穴。

凯旋而还,口不言功。但欲使民,生于死中。

重临南楚,化行郡邑。如春在花,不见痕迹。

恢躁坦夷,易亲难忘。视其胸次,山包海藏。

宜宿玉堂,宜在黄阁。跬步可待,昂霄耸壑。

长沙之民,自怀其私。龛此画像,饮食必祠。

形式: 四言诗

鉴赏

这首诗《李运使赞》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是对李运使的赞美。诗中描绘了李运使的高尚品德与卓越才能,以及他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

首先,诗中以“风度凝远,和气如春”开篇,形容李运使的气质高雅,如同春风般温暖和煦,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觉。接着,“绿发授道,精敏绝伦”,赞扬他年轻时即已精通道术,智慧超群,才华横溢。

“名冠缙绅,挺然忠义”则点明他在士大夫阶层中的崇高地位,以及他坚定不移的忠诚与正义之心。接下来,“知国知兵,如唐陆贽”进一步强调了李运使的军事才能,比肩唐代名臣陆贽,足见其在国家治理与军事策略上的卓越能力。

诗中提到李运使曾出使江南,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展现了他深受人民爱戴的一面。随后,描述了他平定江浙盗贼,率领大军荡平匪穴的英勇事迹,彰显了他的军事才能与对国家的忠诚。

“凯旋而还,口不言功”,表现了李运使在功成名就后,却谦虚低调,不居功自傲的高尚品质。他更关心的是如何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体现了他深厚的民本思想。

“重临南楚,化行郡邑”,表明李运使再次回到南方,继续推行仁政,使地方治理更加和谐有序。最后,“如春在花,不见痕迹”,比喻他的恩泽如同春天的花朵,美丽而不留痕迹,形象地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远影响。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李运使的多方面优秀品质,从个人修养到治国理政,再到对民众的深厚情感,全方位地赞美了这位杰出人物的非凡成就与高尚人格。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简缘居士赞

言似简缘公,法身有比并。

不似简缘公,法身有少剩。

平生赤吉历,两眼光迥迥。

舍得大士打门椎,掣肘归去叫不应。

开个铺席在街头,有药只解医禅病。

形式:

瓦瓢赞

异哉此瓢,脩吭矬身。弗生爪蔓,生陶家轮。

我疑其中,藏十洲春。昔有列仙,杂于市人。

屋檐悬之,自旦及申。辄入其中,偃仰而卧。

而楼居者,见之胆破。遂从之游,推挤莫可。

挽而同登,相向而坐。如四老人,会商山果。

唯简素公,道貌天容。岂其人欤,出处略同。

道山岿然,弱水之东。何时来归,泠然御风。

而以此瓢,挂之瘦筇。我作妙语,天葩粲红。

形式: 四言诗

许彦周所作墨戏为之赞

异哉土蛇,登树而怒。怒见脊尾,口眼可惧。

王孙地坐,气詟毛竖。欲去不敢,攀枝而顾。

丰狐行藏,心常愧负。见之而走,敏若脱兔。

孰能傲然,如此老树。与之相亲,不惊不怖。

问何能尔,以无我故。酒色海中,有万奇趣。

不出二种,猜疑掉举。盖无常蛇,终不赦汝。

居士图之,以警未悟。觉范一见,笑手为拊。

形式: 四言诗

四偈.无求行

形恃美好,今已毁坏。置之世路,自觉塞碍。

始缘饥寒,致万憎爱。欲坏身衰,入此三昧。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