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缘居士赞

言似简缘公,法身有比并。

不似简缘公,法身有少剩。

平生赤吉历,两眼光迥迥。

舍得大士打门椎,掣肘归去叫不应。

开个铺席在街头,有药只解医禅病。

形式:

鉴赏

这首诗以简缘居士为对象,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首句“言似简缘公,法身有比并”,以简缘居士的语言风格作为引子,暗示其言行之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接着,“不似简缘公,法身有少剩”则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简缘居士在法身(即精神层面)上的独特之处,似乎他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或完整。

“平生赤吉历,两眼光迥迥”两句,描绘了简缘居士一生的经历和他炯炯有神的目光,暗示其经历了许多人生的起伏,但依然保持着清晰的洞察力和坚定的信念。接下来,“舍得大士打门椎,掣肘归去叫不应”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简缘居士比作“舍得大士”,形象地表现了他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的坚韧不拔,即使外界干扰也无法动摇其内心的决心。

最后,“开个铺席在街头,有药只解医禅病”则进一步揭示了简缘居士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态度。他仿佛在街头开设了一家特殊的“药店”,这里的“药”并非肉体之药,而是用来治愈心灵、解决精神困惑的智慧之药。这不仅体现了他对佛法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愿意以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心帮助他人,共同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简缘居士的描绘,不仅赞扬了他的独特人格和精神境界,也传递出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瓦瓢赞

异哉此瓢,脩吭矬身。弗生爪蔓,生陶家轮。

我疑其中,藏十洲春。昔有列仙,杂于市人。

屋檐悬之,自旦及申。辄入其中,偃仰而卧。

而楼居者,见之胆破。遂从之游,推挤莫可。

挽而同登,相向而坐。如四老人,会商山果。

唯简素公,道貌天容。岂其人欤,出处略同。

道山岿然,弱水之东。何时来归,泠然御风。

而以此瓢,挂之瘦筇。我作妙语,天葩粲红。

形式: 四言诗

许彦周所作墨戏为之赞

异哉土蛇,登树而怒。怒见脊尾,口眼可惧。

王孙地坐,气詟毛竖。欲去不敢,攀枝而顾。

丰狐行藏,心常愧负。见之而走,敏若脱兔。

孰能傲然,如此老树。与之相亲,不惊不怖。

问何能尔,以无我故。酒色海中,有万奇趣。

不出二种,猜疑掉举。盖无常蛇,终不赦汝。

居士图之,以警未悟。觉范一见,笑手为拊。

形式: 四言诗

四偈.无求行

形恃美好,今已毁坏。置之世路,自觉塞碍。

始缘饥寒,致万憎爱。欲坏身衰,入此三昧。

形式: 偈颂

四偈.随缘行

此生梦幻,缘业所转。随其所遭,敢择贵贱。

眠食既足,馀复何羡。缘尽则行,无可顾恋。

形式: 偈颂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