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老石

老不在发白,此态渐自迫。

唯老不在我,寄老山前石。

朝来石上坐,云气湿衣襞。

夜就石上眠,月影照岩壁。

何为市南老,一欢复一戚。

啧啧恨身老,更以身为役。

人言老且死,老死何足惜。

昔人有至言,人命在一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名为《寄老石》。沈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老年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中开篇“老不在发白,此态渐自迫”,描绘了岁月流逝,老态自然显现的过程,但真正的衰老并非仅由外在表征决定,而是内在状态逐渐被时间所迫。接着,“唯老不在我,寄老山前石”一句,诗人将自己寄托于山前的石头之上,借物抒情,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

“朝来石上坐,云气湿衣襞。夜就石上眠,月影照岩壁。”描绘了诗人清晨坐在石头上,感受云雾缭绕,夜晚则在岩石旁入眠,月光洒在岩壁上的宁静画面,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意境。

“何为市南老,一欢复一戚。”诗人反问为何市井中的老人总是伴随着欢笑与忧愁,对比自己寄情于自然的平静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对内心平静的向往。

“啧啧恨身老,更以身为役。”诗人感叹于年华易逝,身体不再年轻,却仍不得不为生活奔波劳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最后,“人言老且死,老死何足惜。昔人有至言,人命在一息。”诗人引用古人的话,指出人们常说老死不足惜,但在他看来,生命的价值在于每一刻的呼吸,强调了珍惜当下、活在当下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老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命价值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420)

沈辽(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清泠台

清泠不在境,石峤乃天成。

我无卜筑功,为台亦强名。

南山岂不佳,不见浮云生。

青溪淡无绪,何处宾鸿声。

谁云饮酒乐,正欲乱其明。

不知弹琴士,何用物外平。

清冷亦强名,指象真砰砰。

落落晞白发,身世秋毫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初耕东坡

观田东坡去,春事日已揭。

耕破岭上云,凿开岩下月。

种我十亩粟,中有薇与蕨。

优游卒岁事,山前梳秃发。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走笔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韵和之(其一)

邯郸一梦黄粱熟,人生正如水中木。

不向黄尘瞠病目,悽悽犹寄一椽屋。

物外日月无淹速,苟能自达万事足。

清明神观何可渎,不在文章夸满腹。

少壮已往谁能逐,此身正如车轪毂。

始来齐山秋正肃,山间于于太古俗。

穿云作巢倚山麓,白发老人谁检束。

山松森森半天绿,松下石色如苍玉。

古人清风那可续,夫子知我心所欲。

饮光一衲隐穷谷,不复区区论往躅。

形式: 古风

走笔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韵和之(其二)

老去不为世网萦,我为清冷亦假名。

不识丹台与赤城,此间寂寂无人声。

下视千里山川平,其间隐显自晦明。

稽康作乐知未精,庄周能宁何用撄。

有动不在弹与枰,至静何为论搀枪。

大饮不复论缸罂,一醉宁复更解酲。

当如美璞含其英,不如不琢鸣琤琤。

一去一来寄死生,宠辱外事何足惊。

高篇琅琅示我情,久已丧魄今载营。

呼奴拥彗扫柴荆,当有佳客来此行。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