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归路巴人处处逢,巴人舟楫语音同。
雪霜寒谷残年后,云雨阳台昨梦空。
沙水清能延月白,峡林香欲试春红。
饭山虽瘦无奇语,至喜亭中著醉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归乡的景象和心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深厚情感。"归路巴人处处逢,巴人舟楫语音同"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了返回家乡的途中不断遇见熟悉的巴人和他们相同的语言,这种画面让人感觉到一种亲切和温暖。
"雪霜寒谷残年后,云雨阳台昨梦空"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这里的“雪霜”和“云雨”都是冬日景象,而“阳台”则是夏日所享之物,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时间的变迁和往昔的梦幻都已随风而去。
"沙水清能延月白,峡林香欲试春红"两句中,“沙水清”写出了水边景致的宁静与明净,而“月白”则是对夜晚美好情境的一种描绘。接着,“峡林香”和“春红”预示了新一季的到来,满含着诗人对于自然更新换代的期待。
"饭山虽瘦无奇语,至喜亭中著醉翁"两句则转向对故乡的亲切之情。"饭山"通常指的是家乡的小山,这里的“瘦”可能是指山不高大,但在诗人眼里却有着无法言说的意义。而“至喜亭中著醉翁”,则是诗人在至喜亭中沉醉于美好时光和情感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家乡深厚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归乡后的心路历程。这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回归,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慰藉与寄托。
不详
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重来又十年,山水故凄然。
独雁仍为旅,双凫已作仙。
浊流分蜀派,青色聚淮烟。
石上罾鱼者,犹言县令贤。
野步山围合,春生物自欣。
溪声如听雨,松色欲摩云。
谢客推门入,支郎半坐分。
林间携小队,不敢散鸦群。
别去名场叹滞留,肯来空谷话清幽。
知君有约趋金马,笑我无心对白鸥。
千顷量陂能却老,一编家学莫他求。
相将杖履题诗处,跨鹿山头记旧游。
九折山围市,双溪水浸田。
号风吹客袖,落雪舞蛮毡。
塞上寻归马,波间畏跕鸢。
此生随所适,老去合乘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