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吟(其二)

天意自分明,人多不肯行。

莺花春乍暖,风月雨初晴。

静坐澄思虑,闲吟乐性情。

谁能事闲气,浪与世人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大自然的意愿清晰可见,但人们大多不愿遵从。
春天的鸟语花香刚刚温暖,风雨过后的月色和清风格外宜人。
静静地坐着,沉思默想,悠闲地吟咏,享受着内心的平静和情感的愉悦。
谁又能做到完全超脱,无谓地与世人争夺闲散的生活呢?

注释

天意:大自然的规律或神意。
不肯行:不愿意遵循。
莺花:莺鸟和花朵,代表春天景色。
乍暖:突然变暖。
澄思虑:静心思考。
闲吟:悠闲地吟诗。
闲气:闲适的心情。
浪与:无谓地与……争斗。
世人:周围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独坐吟(其二)》,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心境的感悟。首句“天意自分明”暗示了诗人相信宇宙间自有其运行规律,而“人多不肯行”则批评世人往往忽视内心的指引,忙于世俗纷争。接下来,“莺花春乍暖,风月雨初晴”描绘了一幅春天雨后初晴、鸟语花香的宁静画面,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变化。

“静坐澄思虑”体现了诗人选择独处时的沉思与内省,通过静心来净化思绪。“闲吟乐性情”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吟咏诗歌来抒发情感,享受自在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谁能事闲气,浪与世人争”,诗人倡导的是不随波逐流,不为世事所累,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提倡顺应自然、内心宁静的生活方式,以及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盆池

三五小圆荷,盆容水不多。

虽非大薮泽,亦有小风波。

粗起江湖趣,殊无鸳鹭过。

幽人兴难遏,时绕醉吟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秋日

满目平原百里赊,寂寥深处见人家。

三间草屋无樵爨,一□□□有野花。

远出小童寻路径,归来老叟带烟霞。

数声起笛寒山暮,光照柴门月满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秋日饮后晚归

水竹园林秋更好,忍把芳樽容易倒。

重阳已过菊方开,情多不学年光老。

阴云不动杨柳低,风递轻寒生暮草。

无涯逸兴不可收,马蹄慢踏天街道。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秋日饮郑州宋园示管城簿周正叔

二都相去四百里,中有名园属宋家。

古木参天罗剑戟,长藤垂地走龙蛇。

我来游日逢秋杪,君为开筵对晚花。

饮散竹轩微雨后,凌晨归路起栖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