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拟古九首(其八)

城南有荒池,琐细谁复采。

幽姿小芙蕖,香色独未改。

欲为中州信,浩荡绝云海。

遥知玉井莲,落蕊不相待。

攀跻及少壮,已失那容悔。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翻译

城南有一片荒废的池塘,琐碎的事物又有谁来采摘。
隐藏在深处的小荷花,香气和颜色依然如故。
我想要传达中州的信息,但路途遥远,像大海般浩渺无边。
我知道那玉井中的莲花,凋谢的花瓣不会等待。
趁着年轻力壮去攀爬追求,一旦错过,就无法挽回遗憾。

注释

荒池:废弃的池塘。
琐细:微不足道的事物。
幽姿:隐蔽而优美的姿态。
芙蕖:荷花的别称。
中州:古代指中原地区。
玉井莲:比喻高洁的莲花。
攀跻:攀登、进取。
少壮:年轻力壮的时候。
那容:怎能允许、怎能忍受。

鉴赏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荒凉池塘边上的画面。城南的荒池,曾经可能是有人定期光顾的地方,但现在却显得那么荒废无人问津。唯一的生机是一些小小的芙蕖,它们在这寂静中依旧保持着自己的幽美姿色和独特的香气,没有因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诗人的心中有着强烈的思念之情,想要将这份情感作为信物送往遥远的地方。他的情感浩瀚如大海,跨越了云层,想要传达给那边的人知道这里的芙蕖虽小,却也同样在等待着什么。

通过“遥知玉井莲”一句,可以想象到诗人心中对于远方某个人或事物的深深思念,就像玉井中的莲花,即使彼此相隔遥远,落下的一片花瓣也不愿意先行离开,彷彿在等待着什么。

最后两句“攀跻及少壮,已失那容悔”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和时光流转的感慨。攀援过往的美好记忆,包括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但现在却发现那些珍贵的时刻已经一去不复返,连带着的悔恨也随之消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怀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无尽留恋。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拟古九首(其九)

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独完。

负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

生不闻诗书,岂知有孔、颜。

翛然独往来,荣辱未易关。

日暮鸟兽散,家在孤云端。

问答了不通,叹息指屡弹。

似言君贵人,草莽栖龙鸾。

遗我古贝布,海风今岁寒。

形式: 古风

和陶东方有一士

瓶居本近危,甑坠知不完。

梦求亡楚弓,笑解适越冠。

忽然返自照,识我本来颜。

归路在脚底,殽潼失重关。

屡从渊明游,云山出毫端。

借君无弦琴,寓我非指弹。

岂惟舞独鹤,便可摄飞鸾。

还将岭茅瘴,一洗月阙寒。

形式: 古风

次韵子由三首(其一)东亭

仙山佛国本同归,世路玄关两背驰。

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遥知小槛临廛市,定有新松长棘茨。

谁道茅檐劣容膝,海天风雨看纷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次韵子由三首(其二)东楼

白发苍颜自照盆,董生端合是前身。

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绝麟。

小醉易醒风力软,安眠无梦雨声新。

长歌自誷真堪笑,底处人间是所欣。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