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一七○)

一自遁寒山,养命餐山果。

平生何所忧,此世随缘过。

日月如逝川,光阴石中火。

任你天地移,我畅岩中坐。

形式: 古风

翻译

自从隐居在寒冷的山中,以山果为食来维持生命。
一生中有什么可忧虑的,这一世就顺应自然地度过。
时光就像流水般流逝,光阴就像石头中的火焰难以持久。
任凭世界变换,我自在山岩中静坐。

注释

自:自己。
遁:逃避,隐居。
寒山:寒冷的山。
养命:维持生命。
餐:吃。
山果:山中的果实。
何所:什么。
忧:忧虑。
此世:这一世。
随缘:顺应自然。
过:度过。
日月:太阳和月亮。
逝川:流逝的江河。
光阴:时间。
石中火:比喻短暂或不易察觉的时间。
任:任凭。
天地:天地万物。
移:变化。
畅:自在。
岩中:山岩之中。
坐:坐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深山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融合与超然世俗的态度。开篇即以“一自遁寒山”设置了意境,隐士选择远离尘世,归隐于冷清的山中,通过“养命餐山果”体现出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平生何所忧”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他在山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紧接着“此世随缘过”则是他对待尘世纷争的一种态度,顺其自然,不强求。

“日月如逝川”用时间流逝的比喻来说明生命短暂,而“光阴石中火”则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热情与执着,尽管外界的寒冷无法熄灭他心中的那份热烈。

最后,“任你天地移,我畅岩中坐”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和宇宙巨变时的超然态度,即使是天地大变,他也能够安坐在山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这一句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的“顺应自然”的哲学观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隐士对自然界的亲近感受,以及他面对人生变迁时所展现出的超然态度,传达了一种生命的宁静与自由。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一七一)

我见世间人,茫茫走路尘。

不知此中事,将何为去津。

荣华能几日,眷属片时亲。

纵有千斤金,不如林下贫。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七二)

自闻梁朝日,四依诸贤士。

宝志万回师,四仙傅大士。

显扬一代教,作时如来使。

造建僧伽蓝,信心归佛理。

虽乃得如斯,有为多患累。

与道殊悬远,折西补东尔。

不达无为功,损多益少利。

有声而无形,至今何处去。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一七四)

养女畏太多,已生须训诱。

捺头遣小心,鞭背令缄口。

未解乘机杼,那堪事箕帚。

张婆语驴驹,汝大不如母。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诗三百三首(其一七五)

秉志不可卷,须知我匪席。

浪造山林中,独卧盘陀石。

辩士来劝余,速令受金璧。

凿墙植蓬蒿,若此非有益。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