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宗周为悼念殉难者而作,以“哭殉难十公用前韵(其二)大司农鸿宝倪公”为题,表达了对倪公的深切哀思和对其高尚节操的赞美。
首联“台阁文章星斗寒,风期与俗异咸酸”,以“台阁文章”比喻倪公的才华和品德如星辰般璀璨,与世俗的庸俗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其超凡脱俗的风骨。
颔联“回澜紫海皆通汉,照乘明珠只走盘”,运用比喻手法,将倪公的影响力比作波澜壮阔的海水,能够连通广阔的天地,又如同珍贵的明珠,即便置于盘中也能照亮四周,象征其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贡献。
颈联“拟绝韦编年待假,争先殉节死逾安”,表达了诗人对倪公坚守道义、勇于牺牲的精神的崇敬之情。这里以“韦编”比喻书籍,暗示倪公在学问上的追求和坚守,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愿意先于他人殉节,展现出其超越生死的坚定信念。
尾联“读书所学知何事,蒙难坚贞尔许般”,则追问倪公通过读书所学,究竟为何事而甘愿承受苦难,坚贞不屈。这不仅是对倪公行为的赞叹,也是对其精神境界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定信念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倪公生平事迹的追忆和赞美,展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对正义事业的执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