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刘宗周为悼念殉难者所作,情感深沉,充满对友人的怀念与敬意。
首联“淮南一别竹斋寒,再拜班荆话屡酸”,以“淮南一别”开篇,点出离别的哀伤,接着“竹斋寒”描绘了离别后环境的凄冷,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随后“再拜班荆”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深深敬意和怀念,“话屡酸”则暗示了两人交谈中充满了对逝者的哀痛之情。
颔联“国难敢忘嫠妇纬,时危转忆菜根盘”,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相联系,表达了在国家危难之际,诗人不敢忘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在时局动荡之时,更回忆起平凡生活的坚韧与力量,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责任感。
颈联“身担风纪纲常重,节自平生学问安”,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明诗人不仅肩负着维护社会风纪、遵守道德规范的重任,而且在平生的学问中找到了心灵的安宁,展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坚定的信念。
尾联“白马岩前怀旧处,临风嗟叹有千般”,以白马岩为背景,寄托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面对自然界的风,诗人不禁发出深深的感慨和叹息,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不舍与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国家、生活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感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