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迟赋千叶牡丹

未换中庭三尺土,漫种数丛千叶花。

造物不违遗老意,一枝颇似洛人家。

名园不放寻芳客,陋巷希闻载酒车。

未忍画瓶修佛供,清樽酌尽试山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翻译

庭院依旧未换新土,随意种植大片千叶花。
大自然顺应老人的心愿,一枝花儿仿佛洛阳人家。
名园不许闲人赏花,陋巷难得有载酒的车来。
不忍心用画瓶供养佛像,只愿清酒斟满品山茶。

注释

未换:保持原样。
中庭:庭院。
三尺土:少量土壤。
漫种:随意种植。
造物:大自然。
遗老:年迈的人。
洛人家:洛阳人家(代指高雅的园林风格)。
名园:著名的园林。
寻芳客:寻找美景的游客。
陋巷:简陋的小巷。
画瓶:画有图案的瓶子(常用于插花或供佛)。
修佛供:供养佛像。
清樽:洁净的酒杯。
试山茶:品尝山间采摘的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同迟赋千叶牡丹》。诗人通过对庭院中种植的千叶牡丹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感慨。"未换中庭三尺土,漫种数丛千叶花",写出了诗人对土地的珍视和对牡丹的喜爱,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愿意精心种植。"造物不违遗老意,一枝颇似洛人家",赞美了牡丹的形态,仿佛来自洛阳的名贵品种,体现了诗人对牡丹品质的认可。

接下来的诗句"名园不放寻芳客,陋巷希闻载酒车",通过对比名园与陋巷的不同,表达了牡丹虽美,却不愿被世俗打扰,更希望在宁静中独自绽放。"未忍画瓶修佛供,清樽酌尽试山茶",诗人不舍得将这美丽的花朵用于佛像装饰,而是选择用清酒品赏,享受与山茶相伴的雅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牡丹为载体,寓言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高雅生活的情怀,展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和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同迟赋春晚

池塘春旱欲生尘,一雨能令草木新。

脾病不嫌樱笋薄,廪空偏喜麦禾匀。

白须照水湖光净,渌酒留人鸟哢频。

但恐少年嫌老丑,眼前无复一时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同陈述古舍人观芍药

蔼蔼堂西十亩园,晚凉迎步绿阴繁。

共惊春去已多日,争看花开最后番。

未许狂风催烂熳,故将青幄强安存。

请公作意勤欢赏,趁取残红照酒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其二)

射策当年偶一时,对床夜雨失前期。

庐间还往无多地,梦里追寻亦自疑。

螭墨屡乾朝已久,囊封希上出犹迟。

茅檐半破松筠老,归念萧然欲语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其一)

掖垣初罢斧斤响,栋宇犹闻松桂香。

江海暂来俱野客,云霄并直愧华堂。

月明似与人烟远,风细微闻禁漏长。

谏草未成眠未稳,始知天上极清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