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赠王平甫

士学何漫漫,近习忘远绍。

文章多自名,谁出得高调。

子才希世珍,拔俗起孤峭。

如解万里骏,不以羁縻要。

篇章缀清新,霞电绚天彯。

夜归借之读,掩纸疑有耀。

洗手脱世尘,飞身就遐眺。

舌骨谁谓朽,死魄如可召。

缩手不愿学,神巧谢人妙。

余材生何偏,日月费吟啸。

收奇欲身名,揽古愿独吊。

平生勇前争,未始却自料。

一日接大敌,说舌忽忘挑。

如秋九磨镜,迫我以丑照。

贪观朝日明,退失两目瞭。

愿假斧斤惠,刻形近天肖。

寄声诚甚勤,献璞定逢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送给同僚或朋友王平甫。全诗围绕书卷、学问和个人修养展开,表现了作者对于知识与文学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鼓励和期望。

“士学何漫漫”一句点明了学者求知之路广阔而深远。紧接着,“近习忘远绍”则表达了学者应将所学内化,超越浮于皮毛的学习。这里的“文章多自名”和“谁出得高调”强调了个人的文学成就与独特见解。

“子才希世珍”至“不以羁縻要”四句,赞美王平甫的才华非凡,不受世俗牵绊。这里的“如解万里骏”形象地描绘了其文笔飞扬、遒劲有力。

接下来的“篇章缀清新”至“掩纸疑有耀”六句,描述了诗人夜晚阅读王平甫作品的感受,感到文章中透露出的光彩如同霞光电闪,使自己也感到激动和怀疑。

“洗手脱世尘”一段话语流露出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高洁境界的向往。紧接着,“舌骨谁谓朽,死魄如可召”则表达了对王平甫才华长存、不受时光侵蚀的希望。

“缩手不愿学,神巧谢人妙”四句中,诗人自谦自己的才能无法与王平甫相比,而是感激于王平甫的才华和技艺。接着,“余材生何偏,日月费吟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充分展现才华的遗憾。

“收奇欲身名,揽古愿独吊”两句中,诗人希望王平甫能够将其杰出的文学成就传扬于世。紧接着,“平生勇前争,未始却自料”则是对王平甫一贯以来的进取精神和不服输的态度的赞美。

“一日接大敌,说舌忽忘挑”四句中,诗人借用镜子比喻来表达自己在面对高水平竞争时的紧张与自我激励。最后,“如秋九磨镜,迫我以丑照”则是希望王平甫能够成为激励自己的明镜。

“贪观朝日明,退失两目瞭”四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王平甫作品的渴望和自己在阅读中的专注,而“愿假斧斤惠,刻形近天肖”则是希望能够借助王平甫的才华来提升自己的文学造诣。

最后,“寄声诚甚勤,献璞定逢笑”两句,诗人表达了对王平甫的敬意和鼓励之情,同时也透露了一种渴望得到王平甫作品的迫切心情。

收录诗词(477)

王令(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生卒年:1032~1059

相关古诗词

闻太学议

白日流上天,牛虱无遁形。

万目尽为用,而不骇日明。

穴鼠夜值萤,嗾嗾相聚惊。

鼠穴不日通,鼠足不日行。

已矣不自识,乃此萤爝矜。

鲕虾陷井坎,莫与江海争。

笼禽不失飞,讵识云汉冥。

咄哉浮薄儿,勉为高大营。

形式: 古风

闻哭

冬温春疫早,死者晨满街。

但闻哭子悲,不闻哭母哀。

老慈爱益深,壮刚气则乖。

嗜欲夺天性,情恩占妻孩。

诗三百具存,声已亡南陔。

人情古不美,况复嗟今哉。

形式: 古风

倚楹操(其一)

马则食葵,而余则饥。盗则得羊,而余无兄。

知谁为此兮余不聊生,谁余哀兮余思深。

中忽忽兮外不知其啸吟,野哉邻妻兮曾谓余淫。

以己逆人兮,余不知其何心。

形式: 琴操

原蝗

蝗生于野谁所为,秋一母死遗百儿。

埋藏地下不腐烂,疑有鬼党相收持。

寒禽冬饥啄地食,拾掇谷种无馀遗。

吻惟掠卵不加破,意似留与人为饥。

去年冬温腊雪少,土脉不冻无冰凘。

春气蒸炊出地面,戢戢密若在釜糜。

老农顽愚不识事,小不扑灭大莫追。

遂令相聚成气势,来若大水无垠涯。

蓬蒿满眼幸无用,尔纵嚼尽谁尔讥。

而何存留不咀嚼,反向禾黍加伤夷。

鸱鸦啄衔各取饱,充实肠腹如撑支。

儿童跳跃仰面笑,却爱甚密嫌疏稀。

吾思万物造作始,一一尽可天理推。

四其行蹄翼不假,上既载角齿乃亏。

夫何此独出群类,既使跃跳仍令飞。

麒麟千载或一见,仁足不忍踏草萎。

凤凰偶出即为瑞,亦曰竹食梧桐栖。

彼何甚少此何众,况又口腹害不訾。

遂令思虑不可及,万目仰面号天私。

天公被诬莫自辨,惨惨白日阴无辉。

而余昏狂不自度,欲尽物理穷毫丝。

要袪众惑运独见,中夜力为穷研思。

如知在人不在天,譬之蚤虱生裳衣。

扪搜剔拨要归尽,是岂人者尚好之。

然而身尚不绝种,岂复垢旧招致斯。

鱼朽生虫肉腐蠹,理有常尔无何疑。

谁为忧国太息者,应喜我有原蝗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