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江城的凄凉景象。"天地悲歌里"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深忧虑,"江城战血馀"则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城市残留的痕迹。"哀湍泻坏道"写出了道路的破损和水流的悲哀,"斜日照残书"则暗示着知识文化的凋零。
诗中诗人自身的状态也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影响,"发秃因慵栉"表现了生活的困顿和精神的疲惫,"园荒亦懒锄"则揭示了对田园生活的疏忽。最后,诗人以"旧来双紫燕,随我到茅庐"作结,寓言自己孤独无依,连仅有的紫燕伴侣也未能带来安慰,显得更加凄凉。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反映战乱后个人生活与社会现实的抒怀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