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净众寺古松

百尺森疏倚梵台,昔人谁见此初栽。

故园未有偏堪恋,浮世如闲即合来。

天暝岂分苍翠色,岁寒应识栋梁材。

清阴可惜不驻得,归去暮城空首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高大的树林稀疏地环绕着佛塔,谁能见到它当初刚刚栽种的样子。
故乡还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留恋,如果世间纷扰如同闲暇,就应该来这里。
夜晚降临,难以分辨出深绿的颜色,寒冬时节,它应该展现出栋梁之才的坚韧。
那清冷的树荫多么可惜,无法长久停留,离开时,在暮色中回头望去,空自遗憾。

注释

森疏:树木稀疏的样子。
梵台:佛塔。
偏堪恋:特别值得留恋。
浮世:指世俗世界,忙碌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朴幽深的山林景象,通过对古松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切感悟。开篇“百尺森疏倚梵台”,即刻画出一棵参天古松,它高大无朋,仿佛支撑着苍穹。而“昔人谁见此初栽”则引发了对过往时光的遥思,想象当年种植这棵树的人们,可能已经不在人世。诗人的这种历史感和对自然生长的尊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情怀。

“故园未有偏堪恋,浮世如闲即合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情感的淡然态度,认为世事无常,如同过眼云烟,一切随缘。这里的“故园”象征着过去的生活和记忆,而“浮世”则是对现实世界的看破与超脱。

接下来的“天暝岂分苍翠色,岁寒应识栋梁材”,则是诗人从宏观角度出发,对自然界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感慨。夜幕降临时,天空与山林间的颜色似乎融为一体,而“岁寒”指的是时间的流逝,“栋梁材”则暗示着古松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承载着历史的沉重。

最后两句“清阴可惜不驻得,归去暮城空首回”,诗人感叹这片清幽的树荫难以久留,又不得不在日暮时分返回那繁忙而又冷漠的人世间。这里的“清阴”代表着自然界给予人们的宁静与安慰,而“归去暮城空首回”则是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松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哲理,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达。

收录诗词(104)

崔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 (约公元八八七年前后在世),善音律,尤善长笛,一九七八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唐诗选》以其[旧业临秋水,何人在钓矶]及[试向富春江畔过,故园犹合有池台]句,推为今浙江桐庐、建德一带人。唐末诗人,生卒年、生平均不详,约公元八八八年前后在世。壮客巴蜀,老游龙山,故也多写旅愁之作。其《春夕旅怀》[胡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颇为传诵。《全唐诗》存其诗1卷。他写的最有名的一首诗是《除夜有怀》

  • 字:礼山
  • 籍贯:《唐才子传》说是江南
  • 生卒年:888

相关古诗词

题绝岛山寺

绝岛跨危栏,登临到此难。

夕阳高鸟过,疏雨一钟残。

骇浪摇空阔,灵山厌渺漫。

那堪更回首,乡树隔云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题嵩阳隐者

四十年高梦,生涯指一丘。

无人同久住,有鹤对冥修。

草杂芝田出,泉和石髓流。

更嫌庭树老,疑是世间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樵者

行山行采薇,闲剪蕙为衣。

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

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

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赠休粮僧

闻钟独不斋,何事更关怀。

静少人过院,闲从草上阶。

生台无鸟下,石路有云埋。

为忆禅中旧,时犹梦百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