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其二)

迢迢渰水上,有亭曰寒光。

水天散鸥鹭,四望山苍苍。

向来于湖翁,诗词题屋枋。

几思一遨游,岁月飞羽忙。

闻有白龙寺,石塔标铁梁。

老僧颇能吟,年来曾游方。

须乘未归前,秋晴呼野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遥远的水面之上,有一座名叫寒光的亭子。
水天之间鸥鹭飞翔,四周望去山色苍茫。
从前的湖边老人,曾在屋梁上题写诗词。
他时常渴望游览,但时光匆匆如飞鸟忙碌。
听说有个白龙寺,石塔上标记着铁梁。
那里的老僧擅长吟诗,近年来他曾云游四方。
我必须在回归之前,趁着秋日晴空,雇一艘小船出游。

注释

迢迢:遥远的。
渰:淹没。
亭:亭子。
曰:叫做。
鸥鹭:水鸟。
苍苍:青翠、深色。
向来:从前。
于湖翁:湖边的老人。
题:题写。
屋枋:屋梁。
遨游:游览。
飞羽忙:像飞鸟一样忙碌。
白龙寺:寺庙名。
石塔:石头建造的塔。
标:标记。
老僧:老和尚。
吟:吟诵。
游方:云游四方。
须:必须。
未归:未返回。
秋晴:秋日晴朗。
野航:乡间小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风光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归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从文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以及他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

"迢迢渰水上,有亭曰寒光"一句,以冷清的语调描绘出一片宁静的水面和远处的亭子,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水天散鸥鹭,四望山苍苍"则通过对水天一色的描述,以及远方连绵不断的苍翠山色,展现了诗人广阔的视野和深沉的情感。

而接下来的"向来于湖翁,诗词题屋枋",则是诗人回忆起与朋友在湖边的往事,以及他们共同创作的诗歌,这些都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几思一遨游,岁月飞羽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快乐时光的追念和对流逝时间的无奈。

"闻有白龙寺,石塔标铁梁",这里的白龙寺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标志,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承载着文化与历史的意义。"老僧颇能吟,年来曾游方"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宗教信仰之地以及其中修行者的尊敬。

最后的"须乘未归前,秋晴呼野航",则是诗人在秋天明朗的阳光下,急切地想要回到自己思念的地方去。这里的“秋光”和“山色”,都是对比的手法,通过对美景的描绘来强调归乡之情的浓烈。

总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友情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是一篇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景观巧妙结合的佳作。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其八)

去郭十五里,翼然屏风山。

上有看经院,创始升元间。

山润易生云,竹嫩未作斑。

登高佛阁小,四面青回环。

空门事弥多,永日僧不閒。

归径路委蛇,班荆履孱颜。

信美难久留,道远足力悭。

遥知故山月,问我何时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其六)

秋空不肯明,风雨满荒城。

田父遮我说,重九最喜晴。

此日晴色好,大田足西成。

一冬暖如春,絮炭价亦轻。

我虽将去官,于人独无情。

去年冶城叟,采菊餐其英。

今兹隔存殁,使我心怔营。

出门怅谁语,卮酒当自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其九)

乔木足秋声,红叶表秋色。

因之念湖山,恨不生羽翼。

形留神已驰,游倦交渐息。

西邻夜砧发,东邻晓机织。

我亦有敝庐,松菊暗荆棘。

北山百年墓,苔竹手所植。

今长尺若干,霜雪颇自力。

西风龙蛇蛰,暗雨山林黑。

东望会言归,免我长相忆。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予久客思归以秋光都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意浓为韵言志约金溧诸友共赋寄钱唐亲旧(其十二)

人寄天地间,官爵寄所寄。

所寄本傥来,得丧亦常事。

何哉浅丈夫,以此芥胸次。

达人视为轻,譬彼摴蒲戏。

役满须过更,代者乃未至。

故乡隔太湖,一舸归甚易。

秋高山骨露,始见松竹翠。

依依古梅村,是中有深意。

形式: 古风 押[寘]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