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十二首(其六)

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色空明暗本来齐。

真妄体分两种。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

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则弥陀出世。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诗作,通过对镜子的比喻,探讨了真妄与色空的关系。"对镜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越世俗名相、直接证悟佛理的追求。而"色空明暗本来齐"则指出了色彩(即现象世界)和虚空(即真如之实相)的本质平等与统一性,暗示了对宇宙真理的洞察。"真妄体分两种"揭示了作者对于区分真实与虚幻的明确态度。

诗中的"悟则便名静土,更无天竺曹溪"表达了一旦达到悟道,即可在心中建立一个清净之地,不再受外界干扰。而"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则弥陀出世"则是在质疑传统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的观念,认为真正的解脱与安宁来自内心的觉悟,而非依赖于某个遥远的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禅理的深刻把握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作者张伯端在宋代佛教修行中的一种高超境界。

收录诗词(139)

张伯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西江月.十二首(其一)

悟了莫求寂灭,随缘只接群迷。寻常邪见及提携。

方便指归实际。五眼三身四智,六度万行修齐。

圆光一颗好摩尼。利物兼能自利。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十二首(其一)

妄想不须强灭,真如何必希求。本源自性佛齐修。

迷悟岂拘先后。悟则刹那成佛。迷则万劫沦流。

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十二首(其二)

本自无生无灭,强将生灭区分。只如罪福亦何根。

妙体何曾增损。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分。

今朝磨莹照乾坤。万象超然难隐。

形式: 词牌: 西江月

西江月.十二首(其八)

住想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恰如仰箭射浮云。

坠落只缘力尽。争似无为实相,还须返朴归淳。

境忘情性任天真。以证无生法忍。

形式: 词牌: 西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