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经华阴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在高峻华山上俯视京都长安,三峰伸向天外不是人工削成。
在武帝祠前的乌云将要消散,雨过天晴仙人掌峰一片青葱。
秦关北靠河山地势多么险要,驿路通过长安往西连着汉畤。
借问路旁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何不到此访仙学道求长生?

注释

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位于华山北面。
一作“华山”。
岧峣:山势高峻的样子。
太华:即华山。
咸京:即咸阳,今陕西西安。
三峰:指华山的芙蓉、玉女、明星三峰。
一说莲花、玉女、松桧三峰。
武帝祠:即巨灵祠。
汉武帝登华山顶后所建。
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仙人掌:峰名,为华山最峭的一峰。
相传华山为巨灵神所开,华山东峰尚存其手迹。
秦关:指秦代的潼关。
一说是华阴县东灵宝县的函谷关,故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县。
驿路:指交通要道。
汉畤:汉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畤: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名利客:指追名逐利的人。
学长生:指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寻求长生不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川景象,并融入了仙境与修道之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精神境界追求的赞美。

"岧峣太华俯咸京"一句,以宏大的画面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高远的视角,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力量。这里的“岧峣”、“太华”都是山名,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地理标志性地点,诗人展现了对北方伟岸景观的深切印象。

"天外三峰削不成"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自然奇观超凡脱俗,不可企及的神圣感。这里的“三峰”或许是虚构的,但它所代表的是那些触目惊心、不可思议的自然造化。

接下来的"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则引入了历史与神话元素,诗中的“武帝祠”指的是汉武帝的庙宇,而“仙人掌上雨初晴”则是对道家修行、长生久视的美好向往。这里云雨的描绘不仅增加了自然景观的层次感,更象征着超脱尘世,达到了精神上的澄明与自由。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一句,再次回归到地理环境的描述,将河流、山脉和历史遗迹相结合,勾勒出一幅古今交织的壮阔图景。这里“秦关”、“汉畤”皆是历史上重要的地标,它们不仅见证了时间的变迁,也映照出诗人对悠久历史与文化传承的尊崇。

最后,"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则表达了诗人的心声。在这片壮丽的自然与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诗人似乎在提醒读者,即使是在追求功名利禄时,也不如在这样一个地方修身养性,更为重要。这里的“学长生”是对道家长生不老之境界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河、历史遗迹和仙境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与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久视的哲思。

收录诗词(46)

崔颢(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集》

  • 籍贯:汴州(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hào)(704—754

相关古诗词

岐王席观妓

二月春来半,宫中日渐长。

柳垂金屋煖,花发玉楼香。

拂匣先临镜,调笙更炙簧。

还将歌舞态,只拟奉君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黄三安仁山庄五首(其一)

春到郭园静,冰开水木清。

俄闻北山客,虚淡迟声荣。

不独闲为贵,兼将山自名。

古人情亦尔,君识古人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和黄三安仁山庄五首(其二)

结宇因青嶂,开门对绿畴。

树交花相色,溪合水同流。

竹径春来扫,兰樽暝不收。

无心亦无事,鼓腹醉中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黄三安仁山庄五首(其三)

车马东城路,寻君至北山。

为从人境出,弥觉世情闲。

月在清潭上,风归暗筱间。

此时心最得,长啸不能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