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三安仁山庄五首(其三)

车马东城路,寻君至北山。

为从人境出,弥觉世情闲。

月在清潭上,风归暗筱间。

此时心最得,长啸不能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驾车马来到东城路,寻找你直到北山边。
为了远离尘世喧嚣,更觉世间事悠闲。
明月映照着清澈的潭水,清风吹过幽静的竹林。
此刻心境无比宁静,想要放声长啸却难以回转。

注释

车马:代指出行工具,这里指驾车。
东城路:城市中的道路,东边的路。
北山:北方的山。
人境:世俗的环境,人间烟火。
弥:更加,越发。
世情:世间的情态,人事。
清潭:清澈的池塘或小湖。
暗筱:暗处的竹林,筱指细竹。
心最得:心情最为舒畅,得意。
长啸:大声呼啸,表达情感。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游子寻访朋友之情怀的诗句,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车马东城路,寻君至北山"两句表达了诗人为了寻找朋友,不辞辛劳地前往北山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出古代文人间的深厚情谊。

"为从人境出,弥觉世情闲"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在自然界中感受到的人世繁华与孤独相结合的复杂情感。这里的人境指的是社会和人际关系,而“出”则意味着超脱或远离。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即便身处喧嚣,却能保持一份内心的宁静与淡定。

"月在清潭上,风归暗筱间"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夜景图。月亮洒落在清澈的水面之上,而微风则悄然回归于草丛之间。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表达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意境。

"此时心最得,长啸不能还"则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传的心灵满足。在这里,“长啸”可能意味着一声长叹,是诗人内心愉悦与释然的一种表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时刻的珍惜,以及这种美好的感觉难以复返的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心灵宁静与友情相连的意境。

收录诗词(46)

崔颢(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集》

  • 籍贯:汴州(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hào)(704—754

相关古诗词

和黄三安仁山庄五首(其四)

耕种春须了,幽人晚到家。

琴中来远吹,竹里映残霞。

谷鸟牵垂叶,池鱼疑水花。

朝留半樽酒,细酌倚山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和黄三安仁山庄五首(其五)

幽客疑中坐,农人野外居。

报来禾近种,城去麦堪锄。

夏色归舟壑,春光逐碧虚。

君开山海记,共我摘园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

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

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晚入汴水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

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

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

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