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阅偶成三首(其三)

肩摩袂属拥如山,夹道争看大阅还。

无限儿童齐拍手,几多父老尽酡颜。

八方共乐青春好,我亦常欣白昼闲。

无奈老来归念重,梦魂夜夜绕乡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人群拥挤如山峦,夹道人群争看盛大阅兵归来。
无数孩童齐声鼓掌,许多老人面带红晕笑容满面。
全国共享青春的美好时光,我也常常欣喜于白天的悠闲。
然而年老后思乡之情更重,每夜梦中魂牵故乡的边关。

注释

肩摩袂属:肩碰肩,衣袖相连,形容人多拥挤。
拥如山:像山一样密集。
夹道:道路两旁。
大阅还:盛大阅兵归来。
无限儿童:无数的孩子们。
齐拍手:一起拍手。
几多父老:许多老年人。
尽酡颜:满脸通红,形容喜悦。
八方共乐:全国各地的人共同欢庆。
青春好:青春岁月美好。
白昼闲:白天的闲暇时光。
无奈:无可奈何。
老来归念重:年老时思乡之情浓厚。
梦魂:梦境中的灵魂。
夜夜:每晚。
绕乡关:环绕在故乡的边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春日景象,人们在春天举行大阅(古代的一种军事或民间集会活动),场面热闹非凡。开篇两句“肩摩袂属拥如山,夹道争看大阅还”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人群的密集和活动的盛大气氛。接下来的“无限儿童齐拍手,几多父老尽酡颜”则转向了观众的情感反应,儿童们欢快地拍手,长辈们脸上都露出了醉酒的红光,显然是非常愉悦和放松的状态。

中间两句“我亦常欣白昼闲。无限儿童齐拍手”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和谐场面的喜爱,以及他经常在安逸的白日里享受这份悠闲。这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出整个社会在春天这个季节中的祥和气氛。

然而,最后两句“无奈老来归念重,梦魂夜夜绕乡关”却带来了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往事的思念变得越发沉重,即使在夜晚,梦中也难以摆脱对故土的牵挂。这是一种常见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主题——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大阅场景的描绘,展示了人间的欢乐与和谐,同时也抒发了个人对于岁月更迭、青春易逝的感慨,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且情感丰富的作品。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春阅偶成三首(其二)

大阅归来日未西,柳丝摇曳草萋迷。

桑开蝉翼枝方绿,麦露虾须穗半齐。

池面新荷争出水,道傍飞燕竞衔泥。

风光撩我归心动,犹喜初无杜宇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春阅偶成三首(其一)

晓驱千骑出郊坰,极目江天万里晴。

风入鼓鼙声益壮,日烘旗帜色增明。

安边虽是难忘战,和众由来在戢兵。

但愿从今烽燧息,早归林下看升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是日大雪际晚复晴月色辉映尤为可喜偶成数句

满城着地折红莲,天使今宵乐事全。

已是雪中千里白,更兼月色十分圆。

胡为佳客犹辞醉,正恐明年未必然。

我欲乞身归去也,悬知此酒是离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洪景伯行县以不得相见寄诗道意因和其韵

准拟君行县,相随入醉乡。

何知旋旆速,空负倚楼望。

室迩嗟人远,愁多觉夜长。

后亭梅正发,谁共赏寒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