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凉寺三首(其一)

春寻载酒本无期,乘兴还嫌马足迟。

古寺共怜春草没,远山偏与夕阳宜。

雨晴涧竹消苍粉,风暖岩花落紫蕤。

昏黑更须凌绝顶,高怀想见少陵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游览清凉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哲思之深。首句“春寻载酒本无期,乘兴还嫌马足迟”表达了诗人随性而行,不拘泥于计划的心情,对美景的渴望促使他迫不及待地前行,连马速都嫌慢。接着,“古寺共怜春草没,远山偏与夕阳宜”两句,将目光转向了沿途的景致,古寺与春草、远山与夕阳形成和谐的画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雨晴涧竹消苍粉,风暖岩花落紫蕤”则进一步描绘了雨后山间竹林的清新与岩石上花朵的绚烂,雨水洗净了竹叶上的尘埃,春风中花瓣飘落,色彩斑斓。最后,“昏黑更须凌绝顶,高怀想见少陵诗”表达了诗人即使在天色渐暗时,仍渴望攀登高峰,追求更高远的精神境界,这与杜甫(少陵)的诗歌精神相呼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精神的双重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游清凉寺三首(其二)

积雨山行已后期,更堪多病益迟迟。

风尘渐觉初心负,丘壑真于野性宜。

绿树阴层新作盖,紫兰香细尚馀蕤。

辋川图画能如许,绝是无声亦有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游清凉寺三首(其三)

不顾尚书此日期,欲为花外板舆迟。

繁丝急管人人醉,竹径松堂处处宜。

双树暗芳春寂寞,五峰晴秀晚羲蕤。

暮钟杳杳催归骑,惆怅烟光不尽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张东所次前韵

远趋君命忽中违,此意年来识者稀。

黄绮曾为炎祚出,子陵终向富春归。

江船一话千年阔,尘梦今惊四十非。

何日孤帆过天目,海门春浪扫渔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别余缙子绅

不须买棹往来频,我亦携家向海滨。

但得青山随鹿豕,未论黄阁画麒麟。

丧心疾已千年痼,起死方存六籍真。

归向兰溪溪上问,桃花春水正迷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