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王守仁的作品《寄张东所次前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张东所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远趋君命忽中违,此意年来识者稀”,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因某种原因未能履行对友人的约定,这种遗憾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理解这种复杂心情的人越来越少。这里体现了友情的珍贵与不易被理解的复杂性。
颔联“黄绮曾为炎祚出,子陵终向富春归”,引用了古代两位隐士的故事。黄绮为炎帝之臣,后隐居;严光(字子陵)则在汉光武帝登基后,归隐富春山。这两句通过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可能选择隐逸生活的期待与理解,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命运的反思。
颈联“江船一话千年阔,尘梦今惊四十非”,将时空拉长,以“江船”为载体,想象与友人共话的场景,却感叹岁月如流,仿佛千年已逝。同时,诗人也自省,如今回首,四十年的光阴已非当年模样,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我成长变化的反思。
尾联“何日孤帆过天目,海门春浪扫渔矶”,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相聚的渴望,希望有一天能与友人在天目山相遇,共同面对海门春潮,扫去心中的渔矶,寓意着心灵的洗涤与重逢的喜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