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鹃语最分明。唤梦谁醒,有流莺处有春情。

花底间关啼不住,可是双声。丝雨入帘轻。

灯外愁生。小鬟低怨说三更。

红晕镜潮羞病颊,幽思盈盈。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鉴赏

这首《浪淘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的景象,通过鹃鸟的啼鸣和流莺的歌唱,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春意交织的情境。

首句“鹃语最分明”,开篇即点明鹃鸟的啼叫声,以其清晰而直接地唤醒了读者的听觉感受,仿佛能听到那声声啼鸣在耳边回响。紧接着,“唤梦谁醒”一句,将鹃鸟的啼鸣与梦境相连,暗示着这份声音不仅唤醒了现实中的个体,也触动了内心深处的情感,引人深思。

“有流莺处有春情”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情感,流莺的歌唱与春天的气息相呼应,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鹃鸟与流莺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律美,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生命的律动。

“花底间关啼不住,可是双声”描绘了鹃鸟在花丛中不停地啼叫,其声音似乎在重复,形成一种和谐的旋律。这里的“双声”不仅指声音的重复,也可能暗含着某种情感的共鸣或内心的回响,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丝雨入帘轻”一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雨轻轻飘落的情景,雨丝轻柔地穿过窗帘,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温柔的背景。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象征着情感的细腻与微妙。

“灯外愁生”则将情感推向了更深的层次,窗外的春雨与室内昏黄的灯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愁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

“小鬟低怨说三更”描绘了一个小侍女在深夜低语抱怨的场景,她的言语虽然未被详细描述,但通过“低怨”二字,可以想象到她内心的不满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生活化的细节。

最后,“红晕镜潮羞病颊,幽思盈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面容,红晕映照在镜子中,显得有些羞涩,同时也透露出一丝病态的美感。这不仅是对外貌的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隐喻,暗示着女子内心的复杂情绪和深深的思念。

整体而言,这首《浪淘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人物情感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日黄昏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性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2)

支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卖花声.雨夜独坐

恼煞落梅天。细雨连绵。通宵不住洒连纤。

罗帐低垂屏半掩,独坐灯前。香饼鸭炉添。

倦倚疏帘。芭蕉敲碎绿窗烟。

迟漏疏钟闻断续,恐不成眠。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减字木兰花.题桐院听琴图

苍苔雨歇。石上琴声清欲绝。

伫立空庭,秋露微微暗染襟。碧梧写影。

明月穿帘人语静。湘水湘云。一曲和风静夜听。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如梦令(其四)步梅村先生韵

忽忽清愁如病。望断天涯归信。

薄幸惯飘零,空把金钱卜尽。愁听。愁听。

人道清明将近。

形式: 词牌: 如梦令

云仙引

纱幔风凄,妆楼月惨,重来问字销魂。

缘底事,遽归真。千呼万呼无语,画里风姿俨若存。

弱女啼红,娇儿衣白,触目酸辛。难堪奉倩伤神。

叹失却、芦帘对咏人。

收拾芸编,表扬藻采,细勒贞珉。

自愧疏才,春风曾坐,何物能将寸意申。

数卷金经,浣薇自写,联答师恩。

形式: 词牌: 云仙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