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云仙引》是清代诗人施掌珠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凄美哀婉的画面,充满了深情与感慨。
开篇“纱幔风凄,妆楼月惨”,以凄凉的自然景象渲染了主人公内心的悲痛与孤独。纱幔随风飘动,妆楼上的明月显得格外凄冷,这样的环境描写,仿佛在诉说着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与哀愁。
接着,“重来问字销魂”一句,点明了主人公再次来到这里,寻找着曾经的回忆与情感寄托,却只能感受到深深的失落与痛苦。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也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落差,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哀伤。
“缘底事,遽归真”则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矛盾。面对命运的无情安排,她似乎在追问,为何要如此?为何要离开?这不仅是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千呼万唤无语,画里风姿俨若存”描绘了主人公在内心深处与逝者对话的情景。即使对方已不在身边,但那份风姿依然清晰地存在于她的记忆之中,无法抹去。这种情感的执着与坚韧,令人动容。
“弱女啼红,娇儿衣白,触目酸辛”通过描述周围环境中的弱小生命,进一步加深了主人公内心的酸楚与无奈。孩子们的啼哭与白色衣物,都成为了触动她心弦的敏感元素,让整个场景更加充满哀愁与悲凉。
“难堪奉倩伤神。叹失却、芦帘对咏人”表达了主人公对于失去伴侣的深深遗憾与痛苦。她无法再像过去那样,与对方共同享受生活的美好,这种失去的痛苦,让她感到难以承受。
最后,“数卷金经,浣薇自写,联答师恩”则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困境时,选择以佛教经典和文学创作来慰藉心灵,表达对师长的感激之情。这种自我疗愈的方式,既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失去后的复杂心情,以及她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努力。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爱情、亲情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让人在感同身受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性的温暖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