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卖花声·雨夜独坐》由清代词人郑莲孙所作,描绘了一个雨夜中女子独自静坐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意境。
首句“恼煞落梅天”,以“恼煞”二字开篇,直接表达了女子对这连绵阴雨天气的不满和烦躁情绪,将读者带入了雨夜的氛围之中。接着,“细雨连绵”四字简洁明了地勾勒出雨势之绵长,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压抑的环境。
“通宵不住洒连纤”进一步渲染了雨夜的持续与细微,仿佛雨丝在空中交织成一幅看不见的网,笼罩着整个夜晚。“罗帐低垂屏半掩,独坐灯前”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女子在雨夜中的孤独身影,她静静地坐在灯下,周围是低垂的罗帐和半掩的屏风,营造出一种既封闭又隐约的私密空间感。
“香饼鸭炉添”一句,引入了香炉和香饼的细节,暗示了女子在雨夜中寻求一丝心灵的慰藉,通过点燃香料来增添室内的香气,以此来对抗外界的寒冷与孤独。
“倦倚疏帘”则描绘了女子疲倦地靠在帘子上,帘子的稀疏透光,既透露出外面雨夜的景象,也象征着她对外界世界的关注与渴望。最后,“芭蕉敲碎绿窗烟”一句,以芭蕉叶敲打窗户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雨夜的声响,同时“绿窗烟”三字,不仅描绘了窗户上的水珠,还暗喻了女子内心的迷茫与愁绪。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雨夜的景色与女子的情绪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展现了雨夜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