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凤门高对鹿门青,往岁经过恨未平。
辩鼎上人方话道,卧龙丞相忽追兵。
炉峰已负重回计,华岳终悬未去情。
闻说东周天子圣,会摇金锡却西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大夫在旅途中的感慨与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开篇两句"凤门高对鹿门青,往岁经过恨未平",诗人提及了两个地方名胜,表达出自己曾经路过这里却未能留下美好记忆的遗憾。
接下来的"辩鼎上人方话道,卧龙丞相忽追兵"一句,用了历史上的典故,借以形容当时的动荡与急遽的情势。"辩鼎"指的是古代的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调动,即周文王在位时,将都城迁往丰邑(今陕西凤翔),这场景被用来比喻当下的混乱局面;"卧龙丞相"则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忽追兵"形象地描绘出一位策士或统帅迅速调动军队的情状。
诗中间的"炉峰已负重回计,华岳终悬未去情"两句,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山峰与个人心境的联系,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沉重感受和对往事的不舍。"炉峰"通常指的是燥热之地,而"华岳"则是华山的别称,这里用以象征高洁与峻险。
最后两句"闻说东周天子圣,会摇金锡却西行",诗人借助传闻中的东周天子的圣德,以及仪式上使用的金锡(一种用于礼器的金属制品),表达出对往昔时代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透露了自己欲向更为宁静之地寻求心灵的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情绪,是一首充满了时代感与个人的抒情诗篇。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形影更谁亲,应怀漆道人。
片言酬凿齿,半偈伏姚秦。
榛莽池经烧,蒿莱寺过春。
心期重西去,一共吊遗尘。
相思恨相远,至理那时何。
道笑忘言甚,诗嫌背俗多。
青苔闲阁闭,白日断人过。
独上西楼望,荆门千万坡。
彼此无消息,所思江汉遥。
转闻多患难,甚说远相招。
老至何悲叹,生知便寂寥。
终期踏松影,携手虎溪桥。
一闻飞锡别区中,深入西南瀑布峰。
天际雪埋千片石,洞门冰折几株松。
烟霞明媚栖心地,苔藓萦纡出世踪。
莫问江边旧居寺,火烧兵劫断秋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