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四十首(其五)撞玉斗

鸿门置酒饮未已,沛公如厕忽先起。

白璧玉斗不敢献,愁彼君臣怒不止。

项王受璧置座右,亚夫见斗恨切齿。

玉玦三举王默然,事已大定宁须此。

竖子不足谋,老臣空拊髀。

拔剑一撞情激昂,吾属今为若卤矣。

疽发背,亚父死,垓下五人分王体。

纵有奇计难瓦全,茫茫恨入乌江水。

君不见,当年望气非荒唐,沛公原是真天子。

金瓯既已属他人,玉斗撞碎徒为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张晋的《读<史记>四十首(其五)撞玉斗》以鸿门宴的故事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刘邦在关键时刻的智谋和项羽的失策。诗中,诗人聚焦于刘邦“鸿门脱险”那一幕,他借故离席,避免了献上象征臣服的玉斗,从而避免了可能引发冲突的后果。

“白璧玉斗不敢献,愁彼君臣怒不止”两句,形象地刻画了刘邦的谨慎与机敏,显示出他的政治智慧。接着,诗人描述了项羽接受玉斗后的情景,亚父范增的愤怒和失望,“亚夫见斗恨切齿”,反映出项羽阵营内部的矛盾。

“玉玦三举王默然,事已大定宁须此”则暗示了刘邦的决策已经成功,即使项羽有所察觉,也为时已晚。最后,诗人感慨项羽的失败和自刎,“疽发背,亚父死,垓下五人分王体”,以及“金瓯既已属他人,玉斗撞碎徒为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英雄末路的深沉哀叹。

整首诗通过历史事件,寓言式地揭示了权力更迭与智勇抉择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了对刘邦最终登基为汉高祖的肯定。张晋的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336)

张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史记》四十首(其六)垓下歌

四面楚歌惊入耳,夜半英雄帐中起。

帐中起,对酒歌。盖世气,全消磨。

骓不逝,涕滂沱,虞兮虞兮奈若何!

锦衣平日不曾湿,数行独为美人泣。

垓下歌,声未已,鸿鹄又闻汉天子。

四皓偕来羽翼成,谁能遣此儿女情。

目送手指心独苦,吾为楚歌若楚舞。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七)刎颈交

势力交情何足数,廉颇相如自千古。

耳余亦号刎颈交,誓天指日如同胞。

耳也兄,余也弟,同死同生不相弃。

一朝座中解将印,刎颈之交不可间。

耳封王,余封侯,余虽未杀耳,快意已睹假耳头。

井陉耳佐淮阴将,成安君斩泜水上,昔日交情今已忘。

吁嗟乎!如耳余者何,廉颇相如今不闻。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八)借前箸

挽楚权,立六国,楚未弱,先树敌,后世闻之犹失色。

趣刻印,危矣哉,客既去,留侯来。

借前箸,为君寿,八不可,须当休。嗟客言,安足信?

遽左顾,趣销印。

君不见,此法当失真非计,竖儒几败而公事。

忽思石勒果英雄,其智乃过汉高帝。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九)信谁楚

荥阳城下东门开,黄屋左纛汉王来。

重瞳瞋目按剑坐,齐呼万岁声如雷。

东门开,楚军守,汉王乃出西门走。

女子被甲二千人,诳楚者谁纪将军。

将军当日竟烧死,将军后嗣胡不闻。

绛灌窜若鼠,独有将军敢诳楚。

死生成败非所知,令人却忆逢五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