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四十首(其八)借前箸

挽楚权,立六国,楚未弱,先树敌,后世闻之犹失色。

趣刻印,危矣哉,客既去,留侯来。

借前箸,为君寿,八不可,须当休。嗟客言,安足信?

遽左顾,趣销印。

君不见,此法当失真非计,竖儒几败而公事。

忽思石勒果英雄,其智乃过汉高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张晋的《读<史记>四十首(其八)借前箸》是一首对历史事件的评述诗,以汉代刘邦与张良的故事为切入点,对楚权人物的行为进行了反思。诗中提到的“楚权”可能指的是楚国的某位权臣,他试图通过削弱六国来增强自身实力,但这种做法反而提前树立了敌人,让后人对其策略感到惊惧。"趣刻印,危矣哉"暗示了这位楚权急于巩固权力的行为充满风险。

接着,诗人提到张良的到来和他对楚权的劝告,暗示了张良的智慧和对时局的洞察。"借前箸,为君寿"形象地描绘了张良用筷子的动作,寓意他在为楚权的未来出谋划策。"八不可,须当休"则表达了张良认为楚权的某些决策不可行,应该停止的意思。

诗中批评了楚权轻易听信他人言论,没有深思熟虑就改变策略,"嗟客言,安足信"表达了对盲目跟从的质疑。"遽左顾,趣销印"进一步强调了急躁和轻率的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诗人以石勒为例,指出即使是英雄如石勒,他的智谋也未必超过汉高帝刘邦,暗示楚权的决策应更为谨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解读,寓言式地揭示了决策者应审慎行事,避免因一时冲动而误事的道理。

收录诗词(336)

张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史记》四十首(其九)信谁楚

荥阳城下东门开,黄屋左纛汉王来。

重瞳瞋目按剑坐,齐呼万岁声如雷。

东门开,楚军守,汉王乃出西门走。

女子被甲二千人,诳楚者谁纪将军。

将军当日竟烧死,将军后嗣胡不闻。

绛灌窜若鼠,独有将军敢诳楚。

死生成败非所知,令人却忆逢五父。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十)后期斩

穰苴先,庄贾后。期日中,设表漏。

后期斩,法不宥,军一出,燕师覆。

梁王越,踵其智,少年笑,疑相戏。

斩一人,设坛祭,众大惊,头抢地。

彼盗耳,乃封王,能用众,岂寻常。

军贵整,法必申,不如此,非将军。

君不见,孙子武勒兵,并可试妇女,队长既斩从而鼓,军中美人皆劲旅。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十一)踞床洗

高祖见黥布,公然踞床洗。

帝王作用自不同,厚其供张薄其礼。

笑彼骊山徒,易怒亦易喜。

所愿无多略可知,帐御饮食而已矣。

君不见,狂生入谒汉天子,长揖不拜上遽起。

急挥两女趋辍洗,延揽英雄乃若此。

骊山之徒宁兄比,嗟嗟何怪踞床洗。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十二)羹颉侯

陈孺子,肥若是,贫何食,糠核耳。

高帝亦为嫂所苦,宾客未食屡操釜。

帝王有大度,雍齿且可容。

奈何怨丘嫂,伯子几不封。

贫贱人谁识真主,此事安能责妇女。

羹颉侯,何足怪。

君不见,未央前殿奉玉卮,记说当年臣无赖。

今日居然较仲多,太公亦复无辞对,殿上齐声呼万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