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四十首(其七)刎颈交

势力交情何足数,廉颇相如自千古。

耳余亦号刎颈交,誓天指日如同胞。

耳也兄,余也弟,同死同生不相弃。

一朝座中解将印,刎颈之交不可间。

耳封王,余封侯,余虽未杀耳,快意已睹假耳头。

井陉耳佐淮阴将,成安君斩泜水上,昔日交情今已忘。

吁嗟乎!如耳余者何,廉颇相如今不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张晋的《读史记四十首(其七)刎颈交》以历史人物廉颇和蔺相如为背景,探讨了深厚的友谊。诗中提到“势力交情何足数”,暗示了真正的友谊超越权势和利益。诗人自比为廉颇与蔺相如那样的刎颈之交,强调生死与共、忠诚不渝的关系。

“耳余亦号刎颈交,誓天指日如同胞”直接表达了两人之间的亲密无间,如同同胞兄弟。接下来,诗人通过“耳也兄,余也弟”的称谓,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兄弟般的亲情纽带。当一人失去权力时,“一朝座中解将印,刎颈之交不可间”,表明真正的朋友不会因地位变化而疏远。

诗中还提及了韩信与陈平的故事,他们曾是朋友,但后来韩信被封王,陈平封侯,友情似乎有所淡化。然而,诗人认为即使没有直接的杀伐,看到对方的荣华也能感到满足,这体现了对友谊价值的独特理解。

最后,诗人感叹“如耳余者何,廉颇相如今不闻”,表达了对廉颇和蔺相如式友谊的怀念,以及对现代社会中缺乏这种真挚情感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对中国古代忠诚友谊的敬仰和对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336)

张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史记》四十首(其八)借前箸

挽楚权,立六国,楚未弱,先树敌,后世闻之犹失色。

趣刻印,危矣哉,客既去,留侯来。

借前箸,为君寿,八不可,须当休。嗟客言,安足信?

遽左顾,趣销印。

君不见,此法当失真非计,竖儒几败而公事。

忽思石勒果英雄,其智乃过汉高帝。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九)信谁楚

荥阳城下东门开,黄屋左纛汉王来。

重瞳瞋目按剑坐,齐呼万岁声如雷。

东门开,楚军守,汉王乃出西门走。

女子被甲二千人,诳楚者谁纪将军。

将军当日竟烧死,将军后嗣胡不闻。

绛灌窜若鼠,独有将军敢诳楚。

死生成败非所知,令人却忆逢五父。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十)后期斩

穰苴先,庄贾后。期日中,设表漏。

后期斩,法不宥,军一出,燕师覆。

梁王越,踵其智,少年笑,疑相戏。

斩一人,设坛祭,众大惊,头抢地。

彼盗耳,乃封王,能用众,岂寻常。

军贵整,法必申,不如此,非将军。

君不见,孙子武勒兵,并可试妇女,队长既斩从而鼓,军中美人皆劲旅。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十一)踞床洗

高祖见黥布,公然踞床洗。

帝王作用自不同,厚其供张薄其礼。

笑彼骊山徒,易怒亦易喜。

所愿无多略可知,帐御饮食而已矣。

君不见,狂生入谒汉天子,长揖不拜上遽起。

急挥两女趋辍洗,延揽英雄乃若此。

骊山之徒宁兄比,嗟嗟何怪踞床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