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四十首(其六)垓下歌

四面楚歌惊入耳,夜半英雄帐中起。

帐中起,对酒歌。盖世气,全消磨。

骓不逝,涕滂沱,虞兮虞兮奈若何!

锦衣平日不曾湿,数行独为美人泣。

垓下歌,声未已,鸿鹄又闻汉天子。

四皓偕来羽翼成,谁能遣此儿女情。

目送手指心独苦,吾为楚歌若楚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张晋的《读<史记>四十首(其六)垓下歌》以垓下之战为背景,描绘了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的悲壮心境。首句“四面楚歌惊入耳”形象地刻画了项羽面临绝境的震撼,接着“夜半英雄帐中起”展现了他即使在深夜也不忘责任的英勇。"帐中起,对酒歌",项羽借酒浇愁,抒发豪情,但“盖世气,全消磨”暗示了他的英雄气概逐渐消退。

“骓不逝,涕滂沱”表达了项羽面对爱马乌骓的无奈与哀伤,以及对心爱的虞姬的深深忧虑:“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句千古名句,道出了他对未来的绝望和对虞姬的不舍。接下来,“锦衣平日不曾湿,数行独为美人泣”描述了项羽平时的刚毅此刻因美人而泪流,情感深沉。

“垓下歌,声未已,鸿鹄又闻汉天子”写项羽在歌声中听到刘邦即将称帝的消息,预示着败局已定。“四皓偕来羽翼成”,暗指刘邦得到了贤臣辅佐,而项羽则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儿女情”一词,揭示了英雄也有儿女情长,无法摆脱的情感纠葛。

最后,“目送手指心独苦,吾为楚歌若楚舞”以楚歌和楚舞作结,表现了项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以艺术形式表达内心的痛苦和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凝练,生动再现了项羽垓下之围的悲壮场景。

收录诗词(336)

张晋(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读《史记》四十首(其七)刎颈交

势力交情何足数,廉颇相如自千古。

耳余亦号刎颈交,誓天指日如同胞。

耳也兄,余也弟,同死同生不相弃。

一朝座中解将印,刎颈之交不可间。

耳封王,余封侯,余虽未杀耳,快意已睹假耳头。

井陉耳佐淮阴将,成安君斩泜水上,昔日交情今已忘。

吁嗟乎!如耳余者何,廉颇相如今不闻。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八)借前箸

挽楚权,立六国,楚未弱,先树敌,后世闻之犹失色。

趣刻印,危矣哉,客既去,留侯来。

借前箸,为君寿,八不可,须当休。嗟客言,安足信?

遽左顾,趣销印。

君不见,此法当失真非计,竖儒几败而公事。

忽思石勒果英雄,其智乃过汉高帝。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九)信谁楚

荥阳城下东门开,黄屋左纛汉王来。

重瞳瞋目按剑坐,齐呼万岁声如雷。

东门开,楚军守,汉王乃出西门走。

女子被甲二千人,诳楚者谁纪将军。

将军当日竟烧死,将军后嗣胡不闻。

绛灌窜若鼠,独有将军敢诳楚。

死生成败非所知,令人却忆逢五父。

形式: 古风

读《史记》四十首(其十)后期斩

穰苴先,庄贾后。期日中,设表漏。

后期斩,法不宥,军一出,燕师覆。

梁王越,踵其智,少年笑,疑相戏。

斩一人,设坛祭,众大惊,头抢地。

彼盗耳,乃封王,能用众,岂寻常。

军贵整,法必申,不如此,非将军。

君不见,孙子武勒兵,并可试妇女,队长既斩从而鼓,军中美人皆劲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