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傍晚时分从碧绿的山脚下归来,山月伴我一路归途。
回首望去,那来时的小路在苍翠的山色中若隐若现。
我们携手来到农家,孩子们打开柴门迎接。
绿色的竹林深入小径,青藤轻拂过我们的衣裳。
在这里愉快交谈,美酒共饮,暂时歇息。
高声歌唱松间的清风,直到银河中的星星稀疏可见。
我已沉醉,你亦快乐,我们忘却世间烦忧,悠然自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谐的田园生活图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享受与赞美。诗人在暮色中下山,月亮伴随着脚步回家,这种描写给人以安宁、平静之感。而“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则表现出诗人对经过路途的回望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表达了诗人到达农家,与当地居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生活的场景。这里“相携”一词传递出一种亲密无间的情感,而“童稚开荆扉”则描绘了一幅纯真、欢乐的画面。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诗人在穿行于绿竹环绕的小路上,青萝(一种常见的藤本植物)的触感增添了亲密与自然交融的一幕。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这一句表达出人们在美好的环境中畅饮、欢聚的情景。“欢言”指的是愉快的对话,“美酒”则是宴会上不可或缺的享受,而“聊共挥”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欢乐情绪。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这里,诗人在大自然中吟唱着长篇歌谣,与松风相伴,与天上的繁星遥相呼应。这种境界充满了超脱尘世的意趣。

最后,“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表达出诗人在饮酒中找到快乐,与友人们一同沉浸在欢乐之中而忘却烦恼和忧愁。"陶然"形容一种心满意足、无忧无虑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美好向往,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享受生命乐趣的情怀。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记录,更是诗人心灵深处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一种追求和赞颂。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下途归石门旧居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

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

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

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

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

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俛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

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厓手。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鍊液栖其间。

灵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

数人不知几甲子,昨夜犹带冰霜颜。

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

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

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

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

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

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

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

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形式: 古风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

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

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

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

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

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

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怡然青莲宫,永愿姿游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