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
禅心尽入空无迹,诗句闲搜寂有声。
满国繁华徒自乐,两朝更变未曾惊。
终思相约岷峨去,不得携筇一路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名为《寄蜀国广济大师》。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佛法修行和禅学传承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
"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清净庄严的佛寺图景,其中“冰压霜坛”形象鲜明,表达了寺院之清冷肃穆;“三千”指的是佛典中的三千大千世界,也可以理解为广博无边的佛法知识和智慧;“律格清”则是对佛教戒律严谨执行的赞美。
"禅心尽入空无迹,诗句闲搜寂有声。" 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禅修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禅心尽入空无迹”意味着通过禅定达到心灵的清净与超脱世俗;“诗句闲搜寂有声”则表明即使在宁静中,也能从诗句中寻找到内心的声音。
"满国繁华徒自乐,两朝更变未曾惊。"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尘世变化的超然态度。“满国繁华”指的是国家的富足与繁荣,而“徒自乐”则表明这些外在的繁华并不能真正带来内心的喜悦;“两朝更变未曾惊”则是对历史变迁的看透,表现出诗人对于政治变动的淡漠。
"终思相约岷峨去,不得携筇一路行。" 这两句流露出诗人与广济大师之间的情谊和对未来的憧憬。“终思相约”表达了长久以来的友好承诺;“岷峨去”指向的是远方的山脉,象征着遥远的地方或心灵的彼岸;“不得携筇一路行”则意味着虽然有意愿随从大师学习,但现实条件不允许只能在心中追随。
整首诗通过对佛法禅修、世事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于精神导师的深切敬仰。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天台衡岳旧曾寻,闲忆留题白石林。
岁月已残衰飒鬓,风骚犹壮寂寥心。
缑山碧树遮藏密,丹穴红霞掩映深。
争得相逢一携手,拂衣同去听玄音。
道自闲机长,诗从静境生。
不知春艳尽,但觉雅风清。
竹腻题幽碧,蕉乾裂脆声。
何当九霄客,重叠记无名。
南客西来话使君,涔阳风雨变行春。
四邻耕钓趋仁政,千里烟花压路尘。
去兽未胜除狡吏,还珠争似复逋民。
红兰浦暖携才子,烂醉连题赋白蘋。
闻有难名境,因君住更名。
轩窗中夜色,风月绕滩声。
客好过无厌,禽幽画不成。
终期一寻去,聊且寄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