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石图歌

雷霆划然轰鬼蜮,明珠翠羽纷狼藉。

轻车薏苡莫相乱,归帆唯载黔阳石。

石腹谺张颠盖攲,灵窦纡回通络脉。

屹立三尺具孤介,神韵古穆骨羸瘠。

儿时摩挲弄寒碧,老大爬罗还抉剔。

可怜兴替凡几回,五十年中事历历。

比邻冷君东海秀,挥洒天风动潮汐。

林离纸上如有声,走笔为我旋貌得。

浓阴沈黛召秋气,汇为风雨天深墨。

是时主客意震竦,竖尘微笑藏公貊。

呜呼庭前几上双拱璧,幸不相离常宝惜,平泉醒酒非所识。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黔石图歌》由清代诗人李锴创作,描绘了一块名为“黔阳石”的奇石。诗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将这块石头的形态、质地、历史变迁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描绘得栩栩如生。

首先,诗人通过“雷霆划然轰鬼蜮,明珠翠羽纷狼藉”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这块石头的非凡气势,仿佛它能震撼天地,甚至让鬼蜮为之颤抖,同时又以明珠翠羽的纷乱来衬托其独特的光泽和色彩。

接着,“轻车薏苡莫相乱,归帆唯载黔阳石”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这块石头比作珍贵的货物,需要小心谨慎地运输,暗示其价值连城。

“石腹谺张颠盖攲,灵窦纡回通络脉”描绘了石头内部结构的复杂和神秘,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通道。

“屹立三尺具孤介,神韵古穆骨羸瘠”则赞美了石头独立不群的品格和古朴的气质,即使外表看似瘦弱,却蕴含着坚韧的力量。

接下来的“儿时摩挲弄寒碧,老大爬罗还抉剔”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块石头的喜爱之情,从小到大,无论是在童年还是老年,都对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可怜兴替凡几回,五十年中事历历”则感慨于石头见证了历史的兴衰更迭,经历了无数的岁月变迁。

最后,“比邻冷君东海秀,挥洒天风动潮汐”两句,将这块石头与自然界的壮丽景象联系起来,暗示其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和美。

“林离纸上如有声,走笔为我旋貌得”则表达了诗人通过文字将石头的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仿佛在纸上就能听到石头的声音。

“浓阴沈黛召秋气,汇为风雨天深墨”描绘了石头周围的环境,仿佛它能召唤出秋天的气息,汇聚成深沉的墨色,营造出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氛围。

“是时主客意震竦,竖尘微笑藏公貊”则描述了人们面对这块石头时的震惊和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它可能蕴含着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或秘密。

“呜呼庭前几上双拱璧,幸不相离常宝惜,平泉醒酒非所识”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块石头的珍视之情,认为它如同珍贵的璧玉,不应轻易分离,同时也暗示了这块石头可能拥有某种特殊的用途或意义,但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其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黔石图”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石头本身的美丽与独特,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481)

李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暮春陈橘洲过五石瓠堂会若水上人至清华激射喜而有赠时予将偕若公入田盘而橘洲有志未果云

束发重交游,落落悲素守。

荒涂矩跬步,局蹙惊蓬走。

天风吹所知,粲然罗户牖。

所知问为谁,二三同心友。

矫矫太丘裔,风华擅琼玖。

清畅发高言,岱华眇培塿。

若师汉川逸,止水崇虚受。

如意获宝珠,陀罗悟金手。

空机时晏陈,实理恣缓扣。

嚣尘庶荡涤,柴栅一击掊。

杖策随支公,明发就南亩。

离合无常期,春云独回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秋初过陈橘洲有作

秋水连沙雨,衡门且暂临。

愁兼芳草暮,迹混白鸥深。

交道看前辈,文章见古心。

尹班投契旧,不厌屡招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溥元五侄寄藤杖却寄

正欲秋山去,苍藤寄此时。

老夫何所赖,一物见深知。

野步踰规矩,閒心混险夷。

清秋天地肃,寒翠入支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山楼对雨却寄京国诸同人

古情脉脉终何极,老鬓萧萧不耐秋。

八月关河横暮色,四山风雨入危楼。

残书过眼愁深解,荒稼侵寒任晚收。

好我故人休系念,知吾身世付虚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