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子受三首(其一)

纷喧无定赏,寂寞有真性。

好古延清芬,媚时得俗病。

胡然性所乐,而求与众竞。

试问千世文,得失孰为政?

敛情寄闲旷,逸韵发歌咏。

所保在冲襟,余事及酬赠。

促迫斯不容,平生抱孤兴。

此道少荣辱,矫欲逃数命。

顾言结素心,永世仰冰镜。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寄子受三首(其一)》由清代诗人李宪噩创作,通过对比“好古”与“媚时”的态度,探讨了个人品性与社会风气之间的关系。

首句“纷喧无定赏,寂寞有真性”,描绘出在喧嚣世界中寻找真正价值的困难,与内心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接着,“好古延清芬,媚时得俗病”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之道:追求古朴之风,能保持高洁之气;迎合世俗,却易染上庸俗之病。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赞赏。

“胡然性所乐,而求与众竞”则进一步阐述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指出人们往往在追求与群体一致的同时,失去了自我。诗人提出疑问:“试问千世文,得失孰为政?”意即在历史长河中,是遵循本心还是迎合世俗,哪个更为重要?

接下来的几句“敛情寄闲旷,逸韵发歌咏。所保在冲襟,余事及酬赠”表明了诗人自己的选择——远离尘嚣,寄情于自然与艺术之中,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并将这份情感通过诗歌表达出来。他认为,保护内心纯洁是最重要的,其余的社交活动则是次要的。

最后,“促迫斯不容,平生抱孤兴。此道少荣辱,矫欲逃数命。顾言结素心,永世仰冰镜”总结了诗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认识到,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保持独立思考和高尚情操不易,但这是他一生所追求的。他希望自己的心灵如同冰镜一般,永远保持清澈透明,不受外界荣辱的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以及对真善美的向往。

收录诗词(383)

李宪噩(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子受三首(其二)

贵贱虽异等,名位本虚器。

优伶蒙绣裳,乃与公侯类。

内蕴苟不充,浮华焉足恃?

昔圣廑此念,良用笃厥志。

吾侪等斲输,聊欲鸣一艺。

疾徐难共喻,甘苦常独嗜。

群歆久弗惊,众耻勉无弃。

薄长时自负,朗然增气势。

持此较世荣,何由失吾意?

形式: 古风

寄子受三首(其三)

白杨西郭路,累累多邱坟。

暄时来此游,登高观夏云。

披拂垄头树,感念坟中人。

岂不同此欢,音响谁复闻?

古昔豪杰士,身死言不泯。

形质随化往,文字传其神。

胡不少留意,逐俗但纭纭。

朝游酒肉场,暮追狎客群。

但务四时乐,坐亡千载文。

一旦纩息定,灭如风中尘。

寄言同学友,勉为身后身。

形式: 古风

海南寺感旧

昔日海南寺,松杉荫绿苔。

小堂曾乞住,荒径独寻来。

僧殁鹤犹在,客稀花自开。

临风伫遥念,欲去重徘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山店

村店依谷口,树边聊小休。

鸡鸣寂傍午,客思冷如秋。

石径早桃熟,山田新麦收。

居人足闲乐,涧底濯清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