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宗鲁东山书塾

芳草谓发颠,美石谓发狂。

自贤与自智,岂必草石尝。

勿以夫子庙,而欺赐也墙。

勿以圣人室,而鄙由也堂。

楛庭有远孙,美玉深椟藏。

姓名似元龙,家无上下床。

收敛河海气,遁逃声利场。

众谓陟泰岳,六合视茫茫。

我之鲁东山,亦可小灵光。

不患见不穹,但患行不强。

十驾日不已,突过骐骥良。

美酒无深巷,苦李遗道傍。

四益视乃叛,苏合殊粪蜣。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青草看似疯狂生长,美石仿佛失去理智。
自认为贤明或智慧,何必亲尝草石来判断。
不要因为夫子庙的名声,就轻视了墙壁的赐予。
不要因为圣人的居所,就鄙视了由也的厅堂。
简陋的庭院有远来的子孙,珍贵的美玉深藏柜中。
他的名字像元龙般响亮,家中却连上下床都拥挤。
他收敛了大海般的气概,远离了名利争夺的场所。
众人以为他登上了泰山之巅,天地间一片迷茫。
我在鲁东山上,也能发出微弱的光芒。
不怕目标不够高远,只怕行动力不强。
即使每天驾车十次不停歇,也能超越骏马。
美酒无需深巷隐藏,苦涩的李子却遗留在路边。
亲近的人反而背叛,美好的苏合香却被视为粪蜣。

注释

芳草:青草。
发颠:疯狂生长。
美石:美石。
发狂:失去理智。
自贤:自认为贤明。
自智:自认为智慧。
夫子庙:庙宇。
赐也墙:墙壁的赐予。
圣人室:圣人的居所。
由也堂:由也的厅堂。
楛庭:简陋庭院。
远孙:远来的子孙。
姓名似元龙:名字像元龙。
上下床:拥挤的家境。
收敛:收敛。
遁逃:远离。
众谓:众人以为。
泰岳:泰山。
鲁东山:鲁东的山。
小灵光:微弱的光芒。
患:担心。
穹:高远。
十驾:驾车十次。
突过:超越。
美酒:美酒。
苦李:苦涩的李子。
四益:亲近的人。
叛:背叛。
苏合:苏合香。
粪蜣:粪虫。

鉴赏

这首诗歌颂的是中国古代的隐逸之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和超然物外的追求。诗中的“芳草谓发颠,美石谓发狂”指的是人们往往以生长在荒野的花草或美丽的石头比喻隐逸之士的高洁情操。接下来的两句则表明自视为贤智的人,不必一定要像自然界中的草与石那样去体验。

诗人接着劝诫人们不要以儒家圣人的庙宇欺骗他人,也不要因为居住在圣人曾经停留的地方就自视甚高。随后,诗中提到“楛庭有远孙,美玉深椟藏”,可能是指隐逸之士虽然出身于显赫家族,但却选择了隐居的生活,将其美好的品德深藏不露。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姓名似元龙,家无上下床”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即便是有着高贵姓氏的人,也可能过着简朴无比的生活。接着“收敛河海气,遁逃声利场”则描绘了隐逸之士收敛天地之间的气息,远离世间的喧嚣和功名利禄。

诗中又写道,“众谓陟泰岳,六合视茫茫”,可能是说人们都认为隐逸之士应该居住在象征高洁的泰山,而诗人则以鲁东山自比,这个地方虽然不及泰山壮丽,但也能体现出一份小小的灵光。最后几句“不患见不穹,但患行不强。十驾日不已,突过骐骥良”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坚持和对内心修为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隐逸之士品格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高洁的意境。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题牧牛小卷

一童纵牛眠柳阴,一叟渡牛陂水深。

此眠定无南柯梦,此渡不忧人鲊瓮。

蓑风笠雨开荒寒,是谁幻化生毫端。

嘻其太平古天下,不然人牛两奚暇。

形式: 古风

题画卢仝长须赤脚

玉川破屋数间洛城中,一时际遇赤尹昌黎公。

赠以大篇意甚侈,不数李渤温造兼石洪。

买羊沽酒分俸给,时攀绿駬下虚空,月天桃李醺春风。

岂惟百世之下知卢仝,并使长须赤脚名无穷。

谁其画者善游戏,不画卢仝画奴婢。

想见煎茶七碗时,此曹颇亦沾馀味。

形式: 古风

题画龙首

挂龙西作但见尾,舜服龙章临斧扆。

昌黎石鼎囷蠢吟,此诗真可泣神鬼。

得非永嘉陈画龙,此纸钱塘叶兰翁。

形式: 古风

题罗观光所藏李仲宾墨竹

以笔写竹如写字,何独钟王擅能事。

同是蒙恬一管笔,老手变化自然异。

胸中渭川有千亩,咄嗟办此箨龙易。

竹叶竹枝竹本根,方寸中藏竹天地。

幼年癖好此亦颇,万卷书右竹图左。

妄希眉山苏谪仙,拟学湖州文与可。

眉山一枝或两枝,湖州千朵复万朵。

李侯有之以似之,袖手独观谁识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