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骥秀才归鄱阳

客舍风尘弊綵衣,悲吟重见雁南飞。

荆山和氏方三献,太学何生且一归。

旷野已寒谙独宿,长年多难惜分违。

巾箱所得皆幽懿,亦见乡人为发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送杨骥秀才归鄱阳》。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情谊和深沉的哲理。

"客舍风尘弊綵衣,悲吟重见雁南飞。" 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旅人在异乡的萧索景象,他的衣服因长时间的旅途而显得破旧,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家乡的思念,每当看到大雁南飞,他的心情就更加沉重。这不仅是对物理环境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牵挂。

"荆山和氏方三献,太学何生且一归。" 这两句提到荆山的和氏家族中有成员考取功名,表达了一种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期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朋友能够早日成就学业并回归家庭的殷切希望。

"旷野已寒谙独宿,长年多难惜分违。" 这两句则描写了一个冷清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广阔的原野上度过,这种孤独和长期的离别让他感慨万分,对于那些因命运而不得不分离的朋友,诗人充满了无尽的惆怅。

"巾箱所得皆幽懿,亦见乡人为发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送给他的物品都格外珍视,这些物品不仅是实用之物,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而最后一句则提到诗人也看到乡人对他离别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加深了对故土和乡人的思念。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家乡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沈兴宗察院出使湖南

谏书平日皂囊中,朝路争看一马骢。

汉节饱曾冲海雾,楚帆聊复借湖风。

皇华命使今为重,直道酬君远亦同。

投老承明无补助,得为湘守即随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沈康知常州

作客兰陵迹已陈,为传谣俗记州民。

沟塍半废田畴薄,厨传相仍市井贫。

常恐劳人轻白屋,忽逢佳士得朱轮。

慇勤话此还惆怅,最忆荆溪两岸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送灵仙裴太博

一官留隐太常中,生事萧然信所穷。

有力尚期当世用,无求今见古人风。

邅回旧学皆残藁,邂逅相看各老翁。

他日卜居何处好,溪山还欲与君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纯甫如江南

青溪看汝始蹁跹,兄弟追随各少年。

壮尔有行今纳妇,老吾无用亦求田。

初来淮北心常折,却望江南眼更穿。

此去还知苦相忆,归时快马亦须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