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宋常侍诗

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

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别有相思处,啼乌杂夜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游人在杜陵以北漫步,送别客人于汉水之东。
无论离去还是留下,都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
秋天的鬓发间夹杂着白霜,衰老的容颜依靠酒力泛起红晕。
另有思念之处,在那乌鸦的啼声中混杂着夜晚的风。

注释

游人:旅行者或游玩的人。
杜陵北:杜陵北部,杜陵为地名,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送客:送别朋友或客人。
汉川东:汉水东边,汉水为河流名,此处代指东方地区。
无论:不管。
去与住:离开还是留下。
俱是:都是。
一飘蓬:比喻四处漂泊无定所的人,如同随风飘散的蓬草。
秋鬓:秋季的鬓发,比喻年岁已高。
含霜白:带有如霜的白色,形容头发花白。
衰颜:衰老的容颜。
倚酒红:依靠喝酒而面带微红。
别有:另外存在。
相思处:令人思念的地方。
啼乌:啼叫的乌鸦。
杂夜风:在夜晚的风中混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情景,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态度。"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一句,简洁明快地勾勒出了送别的地点和方向,同时也暗示了离别之情。接着“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诗人以飘蓬自喻,飘蓬随风而动,无根无据,比喻自己如同飘蓬一般,无所依傍,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之情。

"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两句,则是对送别时景象的描写。诗人用“秋鬓含霜白”形容岁月的流逝和自己的白发,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情感;而“衰颜倚酒红”则透露出诗人面对离别时的心境,即便是面有酒色,也难掩盖内心的忧伤。

最后,“别有相思处,啼乌杂夜风”两句,更深化了离别之痛。这里的“相思处”,并非实指某一具体地点,而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即在任何可以想象到的地方,都可能触发对亲人的思念。而“啼乌杂夜风”则形容夜晚时分,乌鸦啼叫声中杂以夜风,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表达离别之苦与超然物外情怀交织的佳作。

收录诗词(2)

尹式(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博学能诗,少有令问。仁寿中,任汉王杨谅记室,王甚重之。仁寿四年(604),文帝死,杨谅起兵反对杨广失败,自杀。其族人正卿、彦卿俱有俊才,名显于世。原有文集,已失传,今存诗二首

  • 籍贯:隋代河间(现属河北)
  • 生卒年:暂且不知~604

相关古诗词

赋得岩穴无结构诗

岩间无结构,谷处极幽寻。

叶落秋巢迥,云生石路深。

早梅香野径,清涧响丘琴。

独有栖迟客,留连芳杜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别周记室诗

五里徘徊鹤,三声断绝猿。

何言俱失路,相对泣离樽。

别意凄无已,当歌寂不喧。

贫交欲有赠,掩涕竟无言。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形式: 乐府曲辞

东归在路率尔成咏诗

学宦两无成,归心自不平。

故乡尚千里,山秋猿夜鸣。

人愁惨云色,客意惯风声。

羁恨虽多绪,俱是一伤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