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形式: 乐府曲辞

翻译

北方边塞的战火已照在秦汉离宫故地的甘泉山上,似同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兵出长安再出祁连山关隘。
执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剑的士兵都是征来的良家子弟,跨白马执金缰的都是侠义少年。
凌晨起就在边塞之地摆下“偃月”之阵,夜幕临近时便以“鱼丽”之阵战胜驱除匈奴的左贤之官。
历战的山谷中都留下了状如李广以石为虎箭入石中的神力无穷的故事,山岭上则是汉将霍去病胜敌后缴械敌方祭天用具的的美传。
战事绵绵似天涯般没有穷尽,战场距蓟门(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遥。
早上见到的是马岭关上的滚滚黄沙,晚上看见的是匈奴王庭处的兵阵如云。
(征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树已长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战的亲人仍未回还。
心如飘雪随夫远至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飞悬到内蒙西部的五原城中。
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独自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
别离后的时光飞逝似流水使人有断肠之痛,那塞外的苦战和寒冷连战马之骨都屡屡受伤。
塞外的节气与物候与内地大不相同,冬秋长而春季短。
萧萧长风尚可伴河而渡,南归之雁也可依时不断的逝向天边。
从军而去,直到离皇城万里去远征。想那汉宣帝渭桥见匈奴单于而和好罢战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战不能的将军们还将何处寻求征战以邀功名呢?

注释

朔方:北方。
郡名。
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
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
甘泉:甘泉宫。
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
飞将:飞将军李广。
祁连:山名。
匈奴语意为“天山”。
犀渠:用犀皮制成的盾牌。
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玉剑:玉具剑,剑鼻和剑镡用白玉制成的剑。
良家子:好人家的子弟。
金羁jī:金饰的马络头。
平明:犹黎明。
天刚亮的时候。
偃月:横卧形的半弦月。
喻天黑。
半月形的阵营。
右地:匈奴右贤王的领地。
西部地区。
对“左地”而言。
左地,汉代匈奴左贤王辖下的上谷以东地区。
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鱼丽:鱼丽阵。
左贤:匈奴的左贤王。
经:曾经。
衔箭:以口含箭。
犹中箭。
出自李广射石虎典故。
金人:铜铸的人像。
指佛像。
张守节正义:“金人即今佛像。

穷已:穷止。
穷尽。
蓟门:即蓟丘。
迢递:遥远貌。
连绵不绝貌。
马岭: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马岭村。
合:合起。
聚集。
龙城:有说汉时匈奴地名。
为匈奴祭天之处。
有说龙城是指河北卢龙。
奇树:少见之树种。
堪攀:能够攀折。
塞外:边塞之外。
泛指我国北边地区。
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也叫“塞北”。
殊:过期。
很,甚。
天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东段在中国新疆中部。
五原:关塞名。
即汉五原郡之榆柳塞。
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芳菲:芳香。
花草盛美。
本自:原本自然。
原本出自。
本来就,一向是。
旧来:原来,从来;向来。
边庭:边境的朝堂。
节物:时节和物品。
与华异:与中华大地不同。
冬霰:冬天空中降落的白色小冰粒。
春不歇:在春天里都不能停歇。
长风:远风。
暴风;大风。
萧萧:象声词。
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
形容凄清、寒冷。
连连:连续不断。
映天:反映在天空。
龙庭: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
单于:匈奴的君长的称号。
渭桥: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
离别之地。
拜:拜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武将远征边疆的壮阔场景,语言雄浑,意境辽阔。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战争场面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边塞的苍茫与战事的艰辛。

开篇“朔方烽火照甘泉”一句,已将读者带入了一片烽烟四起、战乱频仍的边疆之地。"长安飞将出祁连"则描绘了将士们从都城长安疾驰而出的英勇气概。接下来几句,“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等,通过对武士装备的细节描述,展示了他们的英俊与豪迈。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两句则是对军队布阵和行进情况的描绘,展现了一种严整而有序的战场气氛。"谷中石虎经衔箭"一句生动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紧张,而“山上金人曾祭天”则是对边塞将士祭祀苍天以求平安之举的一种颂扬。

诗中的“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等句,通过空间的广阔与时间的悠长,增强了边塞战事的艰难与孤独感。"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则是对日出日落间战争氛围的生动描绘。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征战将士的思念与关切。"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雪花飘落和浮动的云朵,渲染出一种边塞的孤寂与苍茫。

最后,“关山万里不可越”一句强调了边塞之地的险峻与隔绝,而“谁能坐对芳菲月”则是诗人在这荒凉之地,对远方家园美好月色的无限向往。"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战争给生命带来的摧残与痛苦。

“边庭节物与华异”一句则是对边塞生活与中原生活差异的一种感慨。而"冬霰秋霜春不歇"、"长风萧萧渡水来"两句,通过对四季变化的描述,再次强调了边塞生活的艰辛。

"归雁连连映天没"一句描绘了一幅归鸟引领思乡之情的画面,而最后“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等句,则是对武将远征边疆、追求功名的一种颂扬。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细腻描写和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展现了边塞战事的壮阔与苍茫,以及士兵们的英勇与孤独。

收录诗词(28)

卢思道(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归在路率尔成咏诗

学宦两无成,归心自不平。

故乡尚千里,山秋猿夜鸣。

人愁惨云色,客意惯风声。

羁恨虽多绪,俱是一伤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早发扬州还望乡邑诗

乡关不再见,怅望穷此晨。

山烟蔽钟阜,水雾隐江津。

洲渚敛寒色,杜若变芳春。

无复归飞羽,空悲沙塞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七夕诗

汉曲天榆冷,河边月桂秋。

婉娈期今夕,飘飖渡浅流。

轮随列宿动,路逐彩云浮。

横波翻泻泪,束素反缄愁。

此时机杼息,独向红妆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入龙丘岩精舍诗

法堂犹集雁,仙竹几成龙。

聊承丹桂馥,远视白云峰。

风窗穿石窦,月牖拂霜松。

暗谷留征鸟,空林彻夜钟。

阴崖未辨色,叠树岂知重。

溘此哀时命,吁嗟世不容。

无由访詹尹,何去复何从。

形式: 古风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