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斋闲望言怀

高斋复晴景,延眺属清秋。

风物动归思,烟林生远愁。

纷吾自穷海,薄宦此中州。

取路无高足,随波适下流。

岁华空冉冉,心曲且悠悠。

坐惜芳时歇,胡然久滞留。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高高的书斋重现晴朗景色,我久久远望,正逢清爽的秋天。
眼前风物触动了归乡之情,雾气笼罩的林木更增添远方的忧愁。
我从遥远的海边匆匆赶来,身居微职在这中原之地。
没有高人引路,只能随波逐流,选择下坡的人生之路。
岁月无声地匆匆流逝,心中思绪悠长且难以平息。
坐看美好的时光消逝,为何我会如此长久地滞留于此?

注释

高斋:高高的书斋。
复晴景:重现晴朗景色。
延眺:久久远望。
属清秋:正逢清爽的秋天。
风物:眼前风物。
动归思:触动了归乡之情。
烟林:雾气笼罩的林木。
生远愁:更增添远方的忧愁。
纷吾:我(谦称)。
自穷海:从遥远的海边。
薄宦:身居微职。
此中州:在这中原之地。
取路:选择道路。
无高足:没有高人引路。
随波:随波逐流。
适下流:选择下坡的人生之路。
岁华:岁月。
空冉冉:无声地匆匆流逝。
心曲:心中思绪。
且悠悠:悠长且难以平息。
坐惜:坐看。
芳时歇:美好的时光消逝。
胡然:为何。
久滞留:长久地滞留于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新的景象与深沉的乡愁。起始两句“高斋复晴景,延眺属清秋。”写出了作者在高高的书斋中,天气晴朗之际,远望着属于这个季节的美好风光。这里的“高斋”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描述,也象征着作者的心境和精神状态。

接着,“风物动归思,烟林生远愁。”表达了在这样一个秋日里,随着微风轻拂,万物都似乎在诉说着什么,这种自然景观激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烟霭晨曦之中,林木间的迷雾,更增添了一份遥远的忧愁。

“纷吾自穷海,薄宦此中州。”这两句则转换了语境,表达了作者个人命运和抱负的感慨。从广阔的大海到狭窄的一隅,从贫困到官职的微薄,这些都是对比鲜明的对照,显示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

“取路无高足,随波适下流。”这里,诗人似乎在用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来面对现实。他没有选择高处立足,而是顺应着环境的变化,就像水流一样,顺其自然地向前推进。

“岁华空冉冉,心曲且悠悠。”这两句则更加深入,写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感慨,以及内心复杂曲折的情感。岁月匆匆而过,却又留下了难以言表的心灵轨迹。

最后,“坐惜芳时歇,胡然久滞留。”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不忍心离开这种安逸状态的情感。这“胡然”一词用得妙,将那种无意识中就产生的犹豫和迟疑形象地展现了出来。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作者在高斋中的闲适与对远方的思念交织出了一幅秋日怀乡图。诗人巧妙地将内心的情感与外界的景色相结合,营造出了一个既有深沉情感又不失淡雅意境的艺术空间。

收录诗词(219)

张九龄(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名博物,汉族。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字:子寿
  • 籍贯: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
  • 生卒年:678-740

相关古诗词

商洛山行怀古

园绮值秦末,嘉遁此山阿。

陈迹向千古,荒途始一过。

硕人久沦谢,乔木自森罗。

故事昔尝览,遗风今岂讹。

泌泉空活活,樵叟独皤皤。

是处清晖满,从中幽兴多。

长怀赤松意,复忆紫芝歌。

避世辞轩冕,逢时解薜萝。

盛明今在运,吾道竟如何。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晚憩王少府东阁

披轩肆流览,云壑见深重。

空水秋弥净,林烟晚更浓。

坐隅分洞府,檐际列群峰。

窈窕生幽意,参差多异容。

还惭大隐迹,空想列仙踪。

赖此升攀处,萧条得所从。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湘中作

湘流绕南岳,绝目转青青。

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

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

永路日多绪,孤舟天复冥。

浮没从此去,嗟嗟劳我形。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登临沮楼

高深不可厌,巡属复来过。

本与众山绝,况兹韶景和。

危楼入水倒,飞槛向空摩。

杂树缘青壁,樛枝挂绿萝。

潭清能彻底,鱼乐好跳波。

有象言虽具,无端思转多。

同怀不在此,孤赏欲如何。

形式: 排律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