岘山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

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

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

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

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罶。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翻译

远方的客人从南方而来,漫天的风尘笼罩着岘首峰头。
他穿过关隘不过百步远,眼前展现出广阔的楚地原野。
登高望远,忽然心生惆怅,千年的思绪似乎有所共鸣。
忧虑之事谁能理解?感叹我在人生困苦之后。
山上桧树团团围绕,年复一年见证着榆柳的生长。
大才之人本就超群,怎可能与凡人共享永恒。
可惜山前的过客,如同流星划过,转瞬即逝。
贤能愚钝尚未分辨,未来的路还需自己抉择。

注释

远客:远方的客人。
南:南方。
游尘:漫天风尘。
岘首:岘首峰。
过关:穿过关隘。
楚薮:楚地原野。
惆怅:心生惆怅。
千载:千年。
所忧:忧虑之事。
苦后:困苦之后。
山上桧:山上桧树。
榆柳:榆树柳树。
大才:大才之人。
永久:永恒。
可怜:可惜。
星过罶:流星划过。
贤愚:贤能愚钝。
自剖:自己抉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道而来的旅人,在南方的岘山游历,感受着尘世的喧嚣与自然的苍茫。诗中通过对山势、树木和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一句直接设定了场景,一个来自遥远南方的旅人来到了一座被尘世蒙蔽的山头。紧接着,“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则描绘了旅行者在山间仅需几步就能脱离喧嚣,进入一片开阔而又带有野性之地。

“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表达了一种情感的转换,旅人攀登至高处,突然之间心中充满了忧伤,这种感觉似乎与古人相通,跨越了千年的时空。诗人通过这种描述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忧虑进行反问,感到世人难以理解自己的心情,同时也感慨于自己生在一个充满痛苦与艰辛的时代。

接着,“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通过对树木的描写,传递出一种静谧与悠长的感觉。山上的桧树围绕而立,每年都能见证榆柳的变迁,这种景象也映照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一句中,“大才”指的是有才能的人或诗人自己,而“固已殊”则表明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才华。然而,即便是才华横溢之人,也无法拥有永恒的生命,这种对比突显出诗人对时间和生命的深刻体悟。

最后,“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罶”表达了一种对来访者的同情,旅人在山前的身影是那么的渺小,而他们的命运就像夜空中匆匆流逝的星辰一般难以把握。

“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则是在劝告后来的行者,要自己去领悟和分辨世事的智与愚,不必等待别人的指引或评价。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和个人才华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苏轼的哲理情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万山

西行度连山,北出临汉水。

汉水蹙成潭,旋转山之趾。

禅房久已坏,古甃含清泚。

下有仲宣栏,绠刻深容指。

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

传云古隆中,万树桑柘美。

月炯转山曲,山上见洲尾。

绿水带平沙,盘盘如抱珥。

山川近且秀,不到懒成耻。

问之安能详,画地费簪箠。

形式: 古风

隆中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

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

谁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

山中有遗貌,矫矫龙之姿。

龙蟠山水秀,龙去渊潭移。

空馀蜿蜓迹,使我寒涕垂。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竹叶酒

楚人汲汉水,酿酒古宜城。

春风吹酒熟,犹似汉江清。

耆旧人何在,丘坟应已平。

惟馀竹叶在,留此千古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鳊鱼

晓日照江水,游鱼似玉瓶。

谁言解缩项,贪饵每遭烹。

杜老当年意,临流忆孟生。

吾今又悲子,辍箸涕纵横。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