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央栗

秋林魁实坠寒塘,缥蒂霜拳半巳黄。

供出雕盘惊属玉,剖来银甲不分房。

紫衣绽月毛犹湿,白露垂枝浴并香。

莫讶佳人笼翠袖,暗将连璧掷檀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鸳鸯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鸳鸯栗这一特定对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情感。

首句“秋林魁实坠寒塘”,以“秋”字点明季节,暗示了收获的季节已经来临;“寒塘”则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接着,“缥蒂霜拳半已黄”一句,通过“缥”、“霜”、“黄”等色彩词,生动地描绘了鸳鸯栗在秋风中逐渐成熟、变色的过程,给人一种时间流逝、万物更迭的感慨。

“供出雕盘惊属玉,剖来银甲不分房”两句,进一步展示了鸳鸯栗的形态美和食用价值。其中,“雕盘”形容盛放食物的精美器皿,“属玉”则是对鸳鸯栗果实的拟人化描述,既形象又富有诗意。“银甲”则指剥开果壳后露出的白色果仁,仿佛是镶嵌在果肉中的珍珠,而“不分房”则强调了果仁之间的紧密相连,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

“紫衣绽月毛犹湿,白露垂枝浴并香”两句,继续深化了对鸳鸯栗的描写。通过“紫衣”、“月”、“白露”等意象,不仅描绘了果实表面的光泽与湿润,还巧妙地融入了月光与露珠的元素,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意境。同时,“浴并香”一词,不仅形象地表现了白露滋润果实后的香气四溢,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莫讶佳人笼翠袖,暗将连璧掷檀郎”两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鸳鸯栗与佳人、檀郎联系起来,赋予了自然物以情感与故事性。佳人以翠袖笼住果实,暗喻着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保护,同时也暗示了爱情的美好与期待。此处的“连璧”与“檀郎”分别象征着美好的配对与爱情的承诺,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美满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综上所述,《鸳鸯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展现了鸳鸯栗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鸳鸯栗(其二)

上林嘉实报秋晖,魁占同房荐棘闱。

供向盘中犹共宿,掷来筵畔自双飞。

瑶枝剖玉难分手,湘釜浮金对湿衣。

珍重佳人私裹赠,合欢待擘细腰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狮头柑

洞庭春色报霜迟,香摘金倪上玉?。

耏带馀甘供师利,形传元夕贡条支。

连蜷毛粟酸风起,斑驳仙房脆液滋。

久共木奴驯狎处,辟邪端可疗诗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虎刺

油碧层层剪绿沉,幽岩高下自成林。

银花护刺蜂房远,怪石眠苔虎迹深。

低缀赤瑛悬百子,长流苍雪盖重阴。

烦君位置倪迂画,小景参差著短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榆肉

何曾累尽五荤捐,参得鸡苏物外禅。

春浥清凉台畔雨,气蒸师利窟中烟。

肥肪半摘林成塞,香脆生憎荚似钱。

会取肉边诸菜味,利根应在齿牙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