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鸳鸯栗》(其二)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对鸳鸯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爱情的美好祝愿。
首句“上林嘉实报秋晖”,以“上林”象征皇家园林,点出地点,同时“嘉实”与“秋晖”相呼应,既描绘了秋季果实累累的景象,也暗含了丰收与喜悦的氛围。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意境。
接着,“魁占同房荐棘闱”,“魁占”意为占据首位,这里指鸳鸯栗在同类中最为出色,而“同房”则暗示了鸳鸯栗成对出现的特性,与“棘闱”(可能是指考场或某种选拔制度)形成对比,强调了鸳鸯栗的与众不同和珍贵。
“供向盘中犹共宿,掷来筵畔自双飞”,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鸳鸯栗的形态与行为特点。在宴席之上,它们不仅共同存在,还展现出一种默契的互动,仿佛在分享美食的同时也在享受彼此的陪伴,体现了鸳鸯栗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瑶枝剖玉难分手,湘釜浮金对湿衣”,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鸳鸯栗比作珍贵的瑶枝和美玉,强调其价值与美丽。同时,“湘釜浮金”与“对湿衣”则可能象征着鸳鸯栗在特定情境下的美好寓意,如财富与幸福的象征,以及情感的深厚与持久。
最后,“珍重佳人私裹赠,合欢待擘细腰围”,表达了诗人对于收到鸳鸯栗这一礼物的珍惜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这里的“佳人”不仅指赠送者,也可能泛指美好的事物或理想中的伴侣,而“合欢”则是对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预示着收到礼物的人将会拥有甜蜜的爱情和幸福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不仅展现了鸳鸯栗的美丽与独特,也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爱情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