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曲辞.凯歌六首(其二)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剑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

翻译

官兵向西越过了楼兰国,营地邻近寒冷的月窟。
蒲海上清晨的霜冻凝结在剑尖,葱山夜晚的雪片拍打着军旗的杆子。

注释

官军:指唐朝的军队。
西出:向西行进。
楼兰:古国名,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营幕:军营的帐篷。
月窟:古人认为最西边的地方,此处形容地理位置极西,同时带有边塞苦寒之意。
蒲海:湖泊名,这里泛指边塞的湖泊。
晓霜:早晨的霜冻。
剑尾:剑的末端,这里比喻兵器或战士。
葱山:即葱岭,泛指高山,此指边疆的雪山。
夜雪:夜晚下的雪。
扑旌竿:拍打在军旗的杆上,形容雪大且急。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边塞战役图景。开篇“官军西出过楼兰”即设定了远离中原、深入胡地的战争背景,展现了军队的雄伟和征途的遥远。接下来的“营幕傍临月窟寒”则通过对环境的刻画,传达了一种肃杀而又神秘的氛围,月冷如霜,营帐旁边是荒凉的山谷,营地之寒,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士们的艰辛与孤独。

诗人在“蒲海晓霜凝剑尾”一句中,以奇特的自然现象来比喻战争的紧张气氛。蒲海即指大漠,晓霜凝结成冰,形似剑锋,显示出一种战前的紧张与肃杀之感。接着“葱山夜雪扑旌竿”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夜间战场上的景象,葱山即指树木蓊郁的山峰,夜幕中大雪纷飞,如同士兵们挥舞的旌旗一般,显示出战争的激烈与混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战争氛围的精彩描绘,不仅展现了边塞战事的壮观,也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英勇无畏的军队精神。

收录诗词(395)

岑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边塞诗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籍贯:南阳
  • 生卒年:约715-770年

相关古诗词

鼓吹曲辞.凯歌六首(其四)

月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鼓吹曲辞.凯歌六首(其五)

蕃军遥见汉家营,满谷连山遍哭声。

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鼓吹曲辞.凯歌六首(其六)

暮雨旌旗湿未乾,胡尘白草日光寒。

昨夜将军连晓战,蕃军只见马空鞍。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寒]韵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