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所作的《丹阳别王道思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卧病在床,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充满了深情厚谊和离别的哀愁。
首句“卧病不知久”,诗人以自己的身体不适为引子,暗示了长时间的病痛,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接着“见君三徙官”,点出了友人多次调动官职的事实,暗含着对友人仕途变迁的关切与不舍。
“还将鹖冠贱,来伴豸衣欢。”这一联通过对比友人的不同官服(鹖冠和豸衣),表达了对友人身份地位变化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超越物质地位的珍视。鹖冠和豸衣分别象征低级和中级官员的服饰,此处用以比喻友人职位的变化。
“秉烛惊宵曙,同衾属夜寒。”这两句描绘了分别之夜的情景,诗人与友人共度最后的时光,直到天色渐明,夜寒未散。这里的“秉烛”和“同衾”都充满了温馨与不舍,表现了深厚的友谊。
最后一句“平生学禅寂,犹自别离难。”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他平生追求禅寂的生活态度,但在面对离别时,仍然感到难以割舍的情感痛苦。这句话既是对自身性格的反思,也是对友情之重的深刻体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离别时刻的复杂心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