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别王道思三首(其二)

卧病不知久,见君三徙官。

还将鹖冠贱,来伴豸衣欢。

秉烛惊宵曙,同衾属夜寒。

平生学禅寂,犹自别离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唐顺之所作的《丹阳别王道思三首》中的第二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卧病在床,与友人分别的情景,充满了深情厚谊和离别的哀愁。

首句“卧病不知久”,诗人以自己的身体不适为引子,暗示了长时间的病痛,同时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接着“见君三徙官”,点出了友人多次调动官职的事实,暗含着对友人仕途变迁的关切与不舍。

“还将鹖冠贱,来伴豸衣欢。”这一联通过对比友人的不同官服(鹖冠和豸衣),表达了对友人身份地位变化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超越物质地位的珍视。鹖冠和豸衣分别象征低级和中级官员的服饰,此处用以比喻友人职位的变化。

“秉烛惊宵曙,同衾属夜寒。”这两句描绘了分别之夜的情景,诗人与友人共度最后的时光,直到天色渐明,夜寒未散。这里的“秉烛”和“同衾”都充满了温馨与不舍,表现了深厚的友谊。

最后一句“平生学禅寂,犹自别离难。”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尽管他平生追求禅寂的生活态度,但在面对离别时,仍然感到难以割舍的情感痛苦。这句话既是对自身性格的反思,也是对友情之重的深刻体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在离别时刻的复杂心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慨。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丹阳别王道思三首(其三)

书生多落魄,羡子最逢时。

绣服官方显,青衿职所司。

铸人称道术,倚马见文辞。

徒抱弹冠意,迂疏自可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夏日听沈君弹琴诗三首(其一)

山居足清赏,独恨不能琴。

偶接青溪客,因听白雪音。

寒暄乍翻复,丘壑转深沉。

谁道嵇中散,风流更可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夏日听沈君弹琴诗三首(其二)

知君技入神,一歇一番新。

拨处疑非指,声中似有人。

空山鸣落叶,暗水跃潜鳞。

何独吹箫客,能生阴谷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夏日听沈君弹琴诗三首(其三)

忽听使人惊,空山迸一声。

能令草树里,齐作秋虫鸣。

暂与松风远,还同石涧清。

曲终人欲散,纤月照南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