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十首(其五)

宜僚南市住,未省食人恩。

临难忽相感,解纷宁用言。

何如晋夷甫,坐占紫微垣。

看著五胡乱,清谈空自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宜僚住在南方的市场旁,未曾感受过人间的温情。
面对危难忽然间彼此感动,解决纷争无需多言。
哪里比得上晋朝的王衍,安坐占据着朝廷高位。
眼看着五胡乱华的局面,清谈自赏实则无补于事。

注释

宜僚:古代传说中的勇士,这里代指有才能的人。
南市:古代城市中南部的市场,泛指人烟稠密的繁华地带。
省:明白,懂得。
食人恩:接受别人的恩惠或好处。
临难:面临危难的时候。
相感:相互感动,此处指在困难中产生共鸣。
解纷:解决纷争,平息冲突。
宁用言:何必用言语,表示行动胜于言语。
何如:怎能比得上,怎么样。
晋夷甫:晋朝的王衍,字夷甫,以清谈著称的政治家。
坐占:安坐占据,不劳而获地拥有。
紫微垣:古代星官名,常用来比喻朝廷或帝王的居所,这里指高官显位。
五胡乱:指中国历史上五胡乱华时期,多个少数民族入侵中原,造成大范围的战乱。
清谈:魏晋时期流行的高谈阔论,多空谈玄理而不涉及实际问题。
空自尊:只是自我尊崇,实际上并无帮助或成效。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收录在《楚辞续》中。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提醒,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状态的担忧,以及对英雄豪杰能够安定国家的向往。

“宜僚南市住,未省食人恩。”这两句描写了一种理想中的生活状态,“宜僚”指的是适宜的交游或邻里,“南市”可能是某个地方的名称,也可能是泛指南方的一个城市。诗人表达了希望在这样一个地方安居乐业,但同时也感慨于对那些曾经恩惠过自己的人未能及时报答。

“临难忽相感,解纷宁用言。”这里,“临难”意味着面对困境或危难,“忽相感”则表达了在这种时候人们之间能够产生共鸣和同情。诗人强调的是,即使是在困境之中,用和平的语言(“解纷”)也能解决问题。

“何如晋夷甫,坐占紫微垣。”这两句提到了历史上的一个人物——晋夷甫,他以忠诚著称。诗人通过这个历史人物的形象,表达了对那种能够守卫国家、稳定社稷的人物的赞美。“紫微垣”是宫殿之内的高墙,喻指帝王所居之地。

“看著五胡乱,清谈空自尊。”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提及历史上的“五胡乱华”时期,这是一个民族大迁移、战乱频仍的时代。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混乱局势的无奈和愤懑,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那些只会空谈而不能实际行动的人的批评。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对于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渴望,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关切。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楚歌十首(其六)

谁恃王深宠,谁为楚上卿。

包胥心独许,连夜哭秦兵。

千乘徒虚尔,一夫安可轻。

殷勤聘名士,莫但倚方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楚歌十首(其七)

梁业雄图尽,遗孙世运消。

宣明徒有号,江汉不相朝。

碑碣高临路,松枝半作樵。

唯馀开圣寺,犹学武皇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楚歌十首(其八)

江陵南北道,长有远人来。

死别登舟去,生心上马回。

荣枯诚异日,今古尽同灰。

巫峡朝云起,荆王安在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楚歌十首(其九)

三峡连天水,奔波万里来。

风涛各自急,前后苦相推。

倒入黄牛漩,惊冲滟滪堆。

古今流不尽,流去不曾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