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十首(其八)

江陵南北道,长有远人来。

死别登舟去,生心上马回。

荣枯诚异日,今古尽同灰。

巫峡朝云起,荆王安在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江陵的南北道路上,常常有远道而来的行人。
生死离别后登上小船离去,心中挂念着生活又骑马归来。
繁华与衰败确实是不同往昔的日子,古往今来最终都化为尘埃。
巫峡中早晨云雾升起,楚王昔日的辉煌如今又在哪里呢?

注释

江陵:地名,位于中国湖北省。
南北道:指贯穿江陵南北的主要道路。
远人:远方来的人,旅客。
死别:永别,指生死相隔的离别。
登舟:上船,此处指离开的方式。
生心:心中对生活的挂念,生机之意。
上马回:骑马返回,象征回归日常生活。
荣枯:比喻人生的兴盛与衰败。
异日:不同的时期,往昔。
今古:古今,指历史上的一切时期。
同灰:都化为灰烬,比喻最终的归宿相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位于中国重庆市与湖北省交界处。
朝云:早晨的云雾。
荆王:楚王,古代楚国君主,这里泛指历史上的统治者。
安在哉:在哪里呢,表示对不存在的感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生离死别的悲凉情景,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荣辱兴衰的哲理感悟。首句“江陵南北道,长有远人来”点明了地点和场景,江陵是交通要津,人来人往,给人以繁华和热闹之感。但紧接着的“死别登舟去,生心上马回”一转即深切地表达了生与死的割裂,以及对逝者不舍的心情。这种对比强烈突出了生命易逝、人事无常的哀愍。

中间两句“荣枯诚异日,今古尽同灰”则是诗人的感慨和哲理总结。荣枯指的是生与死、成功与失败,这些看似迥异的事情在时光的流转下最终都归于尘土。这一思想既表达了对过往荣耀的淡然,也有着对未来变化的预见。

最后两句“巫峡朝云起,荆王安在哉”则是诗人借助自然景物和历史人物来抒情。巫峡之云象征着变幻莫测的人世,而荆王(即楚王)则代表了一种永恒不变的理想状态。这一问句“安在哉”,既有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生死离别、荣辱兴衰等主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887)

元稹(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字:微之

相关古诗词

楚歌十首(其九)

三峡连天水,奔波万里来。

风涛各自急,前后苦相推。

倒入黄牛漩,惊冲滟滪堆。

古今流不尽,流去不曾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楚歌十首(其十)

八荒同日月,万古共山川。

生死既由命,兴衰还付天。

栖栖王粲赋,愤愤屈平篇。

各自埋幽恨,江流终宛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遣行十首(其一)

惨切风雨夕,沉吟离别情。

燕辞前日社,蝉是每年声。

暗泪深相感,危心亦自惊。

不如元不识,俱作路人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遣行十首(其二)

十五年前事,恓惶无限情。

病僮更借出,羸马共驰声。

射叶杨才破,闻弓雁已惊。

小年辛苦学,求得苦辛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