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书怀

凉多夜永拥山袍,片石闲欹不觉劳。

蟋蟀绕床无梦寐,梧桐满地有萧骚。

平生乐道心常切,五字逢人价合高。

破落西窗向残月,露声如雨滴蓬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翻译

凉意浓长夜难眠,披着山袍倚石未感疲惫。
蟋蟀绕床无眠之夜,梧桐落叶满地,声响萧瑟。
生来热衷于修身养性,对道的追求未曾停歇,与人交往中诗文受推崇。
破旧西窗对着残月,露水滴落蓬蒿,声音如细雨连绵。

注释

凉多夜永:夜晚凉意浓厚,时间感觉格外漫长。
拥山袍:穿着像山一样厚重的袍子,形容衣服厚实。
片石:小石头。
闲欹:悠闲地斜靠。
不觉劳:不感到劳累。
蟋蟀:一种昆虫,夜间鸣叫。
绕床:在床边。
无梦寐:无法入睡。
梧桐:一种树,此处指梧桐叶。
满地:到处都是。
萧骚:形容风吹草动的声音,这里指落叶声。
平生乐道:一生热爱并追求正道。
心常切:心中常常迫切追求。
五字:可能指诗词,古代诗词常以五言为一句。
逢人价合高:与人交流时,因诗词才华而受人尊敬。
破落:破旧,衰败。
西窗:房间西面的窗户。
向残月:向着不圆满的月亮,暗示心情或情境的不完美。
露声:露水滴落的声音。
如雨滴蓬蒿:像雨点打在蓬蒿上的声音,形容露水声密集清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孤寂又略带哀伤的夜晚景象。起始两句“凉多夜永拥山袍,片石闲欹不觉劳”,通过对凉意浓重的夜晚和长时间坐于石上而不知疲惫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在深夜里的宁静与专注。山袍可能象征着诗人的隐逸生活,而“片石”则是他沉思时所倾靠的物象。

接下来的两句“蟋蟀绕床无梦寐,梧桐满地有萧骚”,通过对蟋蟀环绕床边和梧桐叶子在夜晚飘落的声音的描写,增添了一种秋夜的凄凉气氛。蟋蟀的叫声往往被用来形容夜深人静之时的寂静,而梧桐叶子的声音则是秋天特有的景象。

“平生乐道心常切,五字逢人价合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和执着,以及他对待朋友交往时的真诚与珍视。这里的“乐道”指的是乐于践行道德,“五字”可能是指五言绝句,而“逢人价合高”则说明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理解并赏识自己诗歌的人给予极高的评价。

最后两句“破落西窗向残月,露声如雨滴蓬蒿”,通过对破碎的窗户边望向渐渐隐去的月亮,以及夜间露水滴落的声音的描绘,再次强调了诗人孤寂、清冷的心境。西窗常用来象征着孤独和怀旧,而“破落”则加深了这种情感。“露声如雨”,则是对自然界声音的细腻刻画,增添了一份凄美。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展示,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在独处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秋夕言怀寄所知

休问蒙庄材不材,孤灯影共傍寒灰。

忘筌话道心甘死,候体论诗口懒开。

窗外风涛连建业,梦中云水忆天台。

相疏却是相知分,谁讶经年一度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秋夕寄诸侄

每到秋残夜,灯前忆故乡。

园林红橘柚,窗户碧潇湘。

离别身垂老,艰难路去长。

弟兄应健在,兵火里耕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秋日钱塘作

秋光明水国,游子倚长亭。

海浸全吴白,山澄百越青。

英雄贵黎庶,封土绝精灵。

句践魂如在,应悬战血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秋兴

所见背时情,闲行亦独行。

晚凉思水石,危阁望峥嵘。

雨外残云片,风中乱叶声。

旧山吟友在,相忆梦应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