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兴(其三)

卫人将授甲,鹤有乘轩宠。

爱人不如禽,士固不为用。

唐人竞朝梁,怒杀孙供奉。

兽犹知有君,人胡不愧悚。

形式: 古风

翻译

卫国人即将被武装,鹤却享受着高官的恩宠。
比起人来,爱鸟更胜过爱人,士子们自然不愿效力。
唐朝人争相投靠梁国,愤怒地杀害了孙供奉。
野兽尚且知道有君主,人类怎能不感到羞愧和惊恐。

注释

卫人:指卫国的人民。
乘轩宠:指受到高官厚禄的待遇。
爱人:指爱护人。
禽:这里指鹤,古代常用来比喻高官。
士固:本来就是。
朝梁:投奔梁国。
孙供奉:具体人物,可能是侍奉某人的官员。
兽犹知:野兽尚且知道。
君:君主。
胡:怎么。
愧悚:感到羞愧和惊恐。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末元初的诗人于石所作,名为《感兴(其三)》。从内容上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悲哀。

“卫人将授甲,鹤有乘轩宠。”这里诗人通过卫士准备战争和鹤鸟享受尊荣来隐喻朝廷内部的纷争和官员们的奢侈生活。卫士象征着战乱,而鹤则是古代帝王的象征,乘轩宠暗示了权力的滥用。

“爱人不如禽,士固不为用。”诗人感慨于人间的冷漠和道德的沦丧。这里直接指出,即使禽兽也知道相互关爱,而士大夫阶层却对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视若无睹。

“唐人竞朝梁,怒杀孙供奉。”此句描写了唐代的一段历史:权臣专权,甚至不惜牵连皇室成员。诗中提及的“唐人”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朝政人物,而“竞朝梁”则是权力斗争的结果,“怒杀孙供奉”则展示了权力的残酷。

“兽犹知有君,人胡不愧悚。”诗人最后发出感慨,连动物都知道敬畏其主,为何人间反而不知廉耻。这里强烈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和悲痛。

总体来看,这首诗深刻批判了当时官员的腐败、权力斗争以及道德沦丧,通过比喻和历史事件展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收录诗词(205)

于石(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感兴(其二)

晋人杀鸣犊,孔子不渡河。

河之水洋洋,临流一长歌。

岂无舟与楫,所惧蛟与鼍。

蛟鼍任险怪,不度如我何。

黄鹄一远举,奚忧婴网罗。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感兴(其一)

吴起为鲁将,杀妻殊不仁。

乐羊伐中山,食子太无情。

功名苟为重,骨肉无乃轻。

以此谋富贵,何如甘贱贫。

沛丰三尺剑,抵掌收楚秦。

未央玉卮寿,以功骄父兄。

惜哉一杯酒,终愧一杯羹。

形式: 古风

路傍女

路傍谁家女,踌躇不能去。

自言妾小时,家本樵川住。

十五嫁良人,长年秉机杼。

辛勤奉舅姑,足不越庭户。

去年秋枣红,边人健如虎。

移家入深林,自谓百无虑。

空山鸣剑戟,失色骇相顾。

星散各偷生,不幸适相遇。

妾身如风花,飘零委尘土。

妾命如蜉蝣,焉能保朝暮。

一死恨不蚤,空为年少误。

去去忽相失,零落在中路。

妾有乳下儿,咿哑方学语。

四海尚干戈,安知尔生死。

回首望天涯,家山在何处。

妾命负所天,顾影惟自怜。

自怜轻失节,天下何独妾。

形式: 古风

鹊鸦行

世以鹊为吉,人多喜其鸣。

世以鸦为凶,鸣多人辄嗔。

吉凶一以定,嗔喜此焉分。

相彼新罗鹞,于何分爱憎。

群鸦竞喧集,有耳若不闻。

一鹊不相容,搏击以为能。

不知鹊可喜,甘与鸦为群。

妒善复党恶,鸷悍徒不仁。

石显怙权宠,望之不容身。

林甫擅柄用,何有乎九龄。

宁为望之辱,不作石显荣。

宁为九龄死,不作林甫生。

邪正苟倒置,是非竟难陈。

人事无不然,何独此微禽。

形式: 古风